史丹利大叔 wrote:淺水很久,忍不住想...(恕刪) 自己也是創業者 所以非常同意史叔說法以前fb 部落格興起 大家一窩蜂做網路生意最後發現網路生意沒想像好做 來的都是問問價格 不然就是沒錢又刁蠻的客人擺明要搞你 花一兩小時在網路寫差評 名聲一下子就臭了我有朋友開民宿 賣中古車 賣燈具的 都曾經栽在這沒辦法 無法確定問體屬於誰的情形下 這就當作成本就好
chachaping wrote:我想問一下,如果買...(恕刪) 我寫那意思是當使用者撞上了坑洞/水溝蓋要有當時用胎,和坑洞/水溝蓋照片(google map街景或也能看出路況)來佐證判讀外力夠大否(我是說蘇先生的保固條件要再細一些)外力(正向撞擊或側向扭力)夠大,當然就不是正常使用沒摔車只是運氣好。應去申請國賠而不是要保固。
chachaping wrote:路上有坑洞/水溝蓋...(恕刪) 我說〝外力(正向撞擊或側向扭力)夠大,當然就不是正常使用〞騎車的人不會不知坑洞大小(與速度的相對)風險吧?後果當然自負,或去申請國賠(因道路造成其風險)。
狀況沒即時排除而被放上網路來,再解決感覺都有點晚了。不過至少讓我知道我的體重八十幾,不適合買這家的輪組。我覺得買輪組除了性能外,再來就是耐用,不易故障,保固服務反而是我最後的考慮條件。看完老闆這篇後,覺得只是一直強調放寬保固標準,卻沒有提到半點想要改進品質的話,輪組和3c產品不一樣,生命安全真的不是靠保固來維持的。
注意路況本就是騎車的先決條件路上遇到坑洞或碎石不是要閃嗎?若因不注意坑洞壓過而壞掉,想要賠償是要去向維護路面所屬的單位申請吧依本棟樓所述若開車在路上遇到坑洞造成輪子爆胎,保固期內,可以開回原廠要求輪胎保固嗎?那家國產或進口汽車廠有此案例,請分享?!
昨日騎去淡水途經營區前的石板路段若像以往用的是原車配的鋁框,想都不用想就直接顛過去了。但剛換了同為G牌的板輪,自己評估一下,還是下車牽過那一段。G牌不大嗎?品質不好嗎?我只知道輪組若因此或坑洞不幸損傷,想要回去討保固,根本就是浪費自己的時間。
那事主貼的狀況並不是撞到坑洞,而是每個騎那條路的人都會壓過的地方"前往北部眾多車友騎乘的熱門路線『羅馬公路』,在關西往羅孚的回程中,經過路面鋪有水溝蓋的路段, 路面並不平坦所以造成了震動,結果回家發現板輪框體出現裂痕..."============當然也不排除輪框在之前可能曾經壓過坑洞,並且已經造成內部有斷裂,只是在那時才完全裂開。只是當每個用不同輪組的車友都壓過同樣地方時,只有一個人的輪組出問題,當事人會怎麼想?其他人會怎麼想?最近也才換了捷安特的板輪,看那事主的條件狀況,心裡還是真的感覺毛毛的。雖然廠牌不同,不過以後我只要經過不平的地方,一定乖乖抬起屁股騎過去
傻瓜的慢跑魂 wrote:網路上隨便搜就可以...(恕刪) 這問題有時根本是代理商本身的問題,如果是原廠總公司,因該不會敷衍帶過.代理商,只是代理品牌,有真正的服務態度,很少如果有曾經代理過知名品牌的商品,很多人都知道一些暗規1.越少問題丟回總公司越好,因為下一次的代理一定是你2.跟總公司買斷次級品,保固總公司不負責,由代理商全權處理3.跟總公司談的是採用備品的方式做保固,可能3%-15%方式,每家品牌不太一樣,也是由代理商全權處理4.跟總公司談的是區域代理,台灣區由他負責,舉例,朋友跟迪士尼簽約代理,每月需進貨20萬美金,3-5年後每月只變2萬美金,其實市場銷量也是沒變,就是區域代理想漲價,讓自己沒壓力,利潤更好其實很多代理都這樣的,代理只是跟原廠總公司做談判,如何讓自己獲利更高,而總公司遠在他鄉,有個展銷地方又沒啥問題多數都樂得開心,且這家代理商又乖乖地,沒啥問題,當然有人想搶,也不會讓給對方,因為平安是福所以代理商多數會推來推去,不是推經銷商問題,就是推消費者問題在台灣並不是大國,法規也沒很嚴格規定這塊,所以就一直爛下去,不然也不會那麼多水貨東西可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