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自行車爬坡能力

杰克二號 wrote:
我也想講一句話,坡的斜度, 決定我的能量,..(恕刪)


哈哈哈哈......這句很爆笑
小海豚5508 wrote:
大家都來前進100公尺,看誰上昇比較多=高度/斜邊=sinθ*100%
(人一定在斜坡上移動,不會鑽個洞作水平移動)
根據上面的定義,應該了解坡度的定義,果然是 sin 值沒錯...(恕刪)


這位大大說得有理,直覺上的確是sin值比較像是坡度的定義,但實際上的定義卻是tan值,下面引用我曾在另一篇討論發表的文字,也許這樣大家會比較清楚為甚麼要用(水平距離/垂直距離)當坡度。

--------------------------------------------------------------------------------
百分比坡度的定義就是(垂直距離/水平距離)*100(%),之所以這樣定義有兩個理由:

一個是地圖上可以直接用尺量得水平距離,搭配等高線就可以算出坡度。

另一個就是除非有外力或改變坡面與物體的接觸方式(如用釘子、魔鬼沾、黏膠等方式固定)
否則沒有東西可以僅靠物體與接觸面間的摩擦力,停在超過四十五度的坡面上,更遑論要往上爬了。
而百分比坡度通常是用在工程上,尤其是交通工程,既然沒有車子可以爬超過45度的坡,
那把坡角45度的坡度訂為100%也是很合理的事。
小海豚5508 wrote:
根據上面的定義,應該了解坡度的定義,果然是 sin 值沒錯,

呃…
我只說這樣比較容易理解,也比較容易在實務上量取和比較,但沒說這是「定義」呀。
雖然我不太認同chlorite看法,但也沒有立場去反駁他的話,因為畢竟手邊也沒有資料來證明我的看法是對的。

我想當然爾的看法是路標標7%的坡,很直覺的開車或騎車一公里則上升或下降70公尺,一公里是看碼錶即可得到的資料,水平位移?大概沒人會知道自已移動的水平距離。

其實上面chlorite引述的文字就是之前駁我的文章,也曾網上找資料,但沒有明確而正確說明來源的說法,所以chlorite的二個說法也不無道理。

也不太認同第二個例子,如果在45度的鈄面,重量根號2的物品,平行垂直鈄面的分力是1,如果垂直分力*兩平面的摩擦系數大於1,那麼還是可能會停在表面的。

但有找一個很像,但沒用的說法,是說河流的坡度是高度差/流經的距離,跟我的看法很像,但跟公路不知能不能同用。

希望有公路相關科系人員,出個聲,引用一下某某教科書的定義是如何,這應該有正確答案,不是用舉例或想當然爾就可以的。
網路上我看不到您,但我會在我的回應留言中看到我自己。
erc wrote:
它的概念就很簡單,你說你的坡陡、我說我的坡陡,到底誰比較陡?
就很簡單的,大家都來前進100公尺,看誰上昇比較多!這就是爬坡率的基本概念啦,寫成數學符號就是%,如此而已。
(恕刪)


yellmaster wrote:
我想當然爾的看法是路標標7%的坡,很直覺的開車或騎車一公里則上升或下降70公尺,一公里是看碼錶即可得到的資料,水平位移?大概沒人會知道自已移動的水平距離。
(恕刪)


其實兩位的定義是一致,應該是我的錯,坡度與三角函數根本是兩個完全不相關的命題,
只有一種情況下,才能將三角函數拿進來用,那就是道路是筆直的,譬如由甲地到乙地
水平距離為 10km,垂直落差為 1000公尺,其角度為 5.78度,若道路筆直,則坡度為 10%,
但道路開闢時為了減少爬坡的負擔,有時會將路故意做得彎彎區區(北宜的九彎十八拐)
以增加移動的距離,減少其坡度,所以水平距離10kM,道路的長度可能變成 20KM,
那其坡度便降為 5%,但兩地的夾角仍為 5.78度.

所以坡度的定義就很清楚=爬升高度/總移動距離*100% 與三角函數無關(直線前進除外)

貼心的女兒,小海豚最得意的作品
yellmaster wrote:
雖然我不太認同chl...(恕刪)


yellmaster大的說法讓我重新思考了摩擦係數的問題,我物理沒學好,小時候聽老師說的一句話,摩擦係數介於0和1之間,就呆呆的記在腦子裡,沒去思考這個問題,現在仔細想起來,摩擦係數沒有理由不能大於一,所以東西是可以停在超過四十五度的斜坡上的,所以我收回我的第二點理由,並感謝yellmaster大的提醒。

但是第一點理由不是我自己想的,那是我當年修地形學的時候老師說的,當時也是有同學問起類似的問題,老師的答案就如同我文中所述,因為工程師規劃的時候是用地形圖去設計路線的,地形圖上可以輕易的量出水平距離,也可以由等高線算出高程差,所以坡度計算採水平距離,大部分的情況下,用水平距離和實際移動距離的坡度差距很小,通常小於碼表的誤差。所以也毋須計較太多。
chlorite wrote:
yellmaster...(恕刪)

是自己私心想搞清楚到底是sin還是tan,sin值及tan值,在公路上可遇見的坡度真的差異不大,但既然是定義就有一定的答案,弄清楚,以後虎爛時才不會被吐嘈啊。

前面某車友說,[不會啦,15度的坡度還好啦,只是一般的緩坡而已],真的有點驚訝,15度是25%,南横西段最陡也只有8%,僅5度到6度之間,坡度的認知差距真的很大。
網路上我看不到您,但我會在我的回應留言中看到我自己。
鴨川會長說:體力不行,就靠意志力! reference:第一神拳
爬不上去還是不要勉強
留得有用之身做大事
vw8807 wrote:
爬不上去還是不要勉強
留得有用之身做大事

這樣子的說法好像是爬坡一定會失去身體似的?

小弟認為每個人的能力或多或少都有些差距,意志力更是如此,免不免強的標準沒有一個明確的數據,應該是由每個人自己去判斷,而不是他人說了算!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我也總是想試試看自己能不能比以前更好。

而一個夠理性的人更不會因為自己的能力或意志力較高而去炫耀或是嘲笑別人才對。好的成績是用來鼓勵人們的,而不是拿來炫耀的。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