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代工廠待久的思維都很接近 - 我要切入單車的領域就跟現在要我切入手機/電腦領域一樣
我先去找代工模具廠談公模,於是我會找到白牌車架廠,跟他們談某個模具要出給我車架,我會在中國和台灣出貨,所以你同樣的車架不准用一樣的塗裝出給其他客戶賣去中國或是台灣,你要出到俄羅斯比利時貼當地的牌子隨便你~別賣到台灣和中國就是了
然後關鍵零組件沿用大家認識的品牌,變速器當然選那三大廠的,不然誰會買,就像是白牌電腦還是得要用大廠的cpu/dimm/hdd,非關鍵零組件像是鍊條螺絲坐墊輪組就選小牌子或是白牌,便宜優先
然後架個組裝線,請作業員,訂SOP, 掛著我牌子的電腦或是手機或是單車就這樣問世了
接著用低價切入市場,主打不輸給大廠的規格,更便宜的價格,試著殺出一個市場,不惜讓市場變成紅海。類似的思維其實在電腦市場已經證明相當可行了。這種策略做出來的東西不見得不好,就像你說小米機難道一定比三星難用? 不說別的,光是c/p就贏了。主打行銷難道有錯嗎? 不去自己研發東西一定有錯嗎? 我覺得並不是這樣子的,在平價消費市場就是要懂得整合資源,又不是汽車一定要主打什麼關鍵技術....我不覺得高士特經營方式有什麼不正確! 宏碁就是這樣子做起來的,只是敗在其他地方我就不要贅述了
但是我是看到那驚人的走線方式,還是忍不住嘆息了....還什麼前變後變中變...
Jacklishen wrote:
味全買低賣高,大家要批評是可以理解。
但是高士特的賣價完全相反。
店家都說賣他們家的車沒啥利潤就可知一二。
再說,他給的其他配件像是Sram,Shimano,FSA,我也不相信他們能比其他大廠拿到更便宜的價格。這樣的賣價跟其他大廠比,誰才是黑心?
不對。
高士特並沒有開發周邊產品(輪組、車衣、水壺架...),車店、車廠反而需要賣成車來賺利潤,在商言商,一定都要利潤的。 舉凡全聯、統一、捷安特、家樂福、高士特...等百業,都要有合理利潤,不然電費、租金、薪資都不用賺 ? 店家喝白開水過生活 ?
另一點,經銷高士特的車店,並非專賣店,也就是說「並非只賣高士特,也兼賣其他廠牌」,他們也會賣其他家產品 ( BMC、富士、AXMAN、KUOTA... ),那企業集團要如何讓店家多多推銷高士特 ? 當然利潤要給店家賺,否則店家也還有賣BMC、KUOTA、AXMAN...,客人進店,那麼多廠商成車商品擺設在車店店內,如果您是店家老闆,您要推銷哪一台 ?
老闆總會批評我的捷安特,說高士特多好多好,捷安特多爛多爛,沒利潤的話,他會如此大推 ?
( 捷安特就只能賣捷安特的,所以通稱專賣店。美利達旗鑑店也只賣美利達。 高士特沒有專賣高士特的店,大多有賣其他廠牌。)
而且,高士特目前好像也沒有開拓國際市場,他們應該是將利基點放在台灣。
而捷安特、美利達還有國際市場,環義、環法亮相,國際知名,他們可以用國外市場賺取利潤,台灣這邊則優惠台灣民眾。 在01爬文,您不難發現,捷安特的車( TCR SL3 ),台灣是賣最便宜的,美國、澳洲、香港、中國大陸賣的比較貴,所以外國人、中國大陸、香港人( 單車族群 ) 來台灣觀光,都會考慮在台灣買捷安特。 ( 日本捷安特原本定價高於台灣,但由於日幣貶值,所以目前換算台幣,也和台灣差不多。 ) 暑徦開始(學期結束)時,看過20多位陸生(來台交換生)在捷安特直營店打包公路車(已買),準備帶回中國,他們說台灣買捷安特比較便宜。
國內也還有GT、道卡斯、亞仕大、卜赫馬、TRIGON、台灣雲豹、EMC、卜威、鎧斯、CENTURION...等廠牌可選,非常多元。
zakec3 wrote:
堅持每年2到3萬輛的碳纖單車都得回台組裝(恕刪)
stephen yen wrote:
小弟一向是待在電子代工廠,也在大陸工廠待過很久
在代工廠待久的思維都很接近 - 我要切入單車的領域就跟現在要我切入手機/電腦領域一樣
我先去找代工模具廠談公模,於是我會找到白牌車架廠,跟他們談某個模具要出給我車架,我會在中國和台灣出貨,所以你同樣的車架不准用一樣的塗裝出給其他客戶賣去中國或是台灣,你要出到俄羅斯比利時貼當地的牌子隨便你~別賣到台灣和中國就是了
然後關鍵零組件沿用大家認識的品牌,變速器當然選那三大廠的,不然誰會買,就像是白牌電腦還是得要用大廠的cpu/dimm/hdd,非關鍵零組件像是鍊條螺絲坐墊輪組就選小牌子或是白牌,便宜優先
.(恕刪)
這些碳纖車架會不會用跟橄欖油一樣的手法,買白牌車架貼標........
真是這樣,會不會騎到一半斷車架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