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腿力以及迴轉數的迷思


javaboy wrote:
假設把每天上01的時間省下1個小時出去練車,
1年下來就又多出356小時的練車腳力,光這個就很利害了。


方法不對的話,很快就卡關了。

再嚴重一點的話,就去看復健科了 . . .

我個人很不愛"練的多就會變的強"這種說法,說真的是有點關係,但沒什麼直接的關係。

練法錯,一個月騎三千公里也不會進步多少的,搞過頭還會退步咧(親眼所見)。



www.cycliving.com
小弟只是個業餘的玩家,提供您以下心得
首先是曲炳長度的選擇,小弟要引用之前在書上所讀到的報告
當曲炳長165公釐時,旋轉周長為1.03公尺
當曲炳長170公釐時,旋轉周長為1.065公尺
當曲炳長175公釐時,旋轉周長為1.10公尺

若以節奏每分鐘100轉計算,1小時旋轉總數如下:
當曲炳長165公釐時1.03公尺x100x60=6180公尺
當曲炳長170公釐時1.065公尺x100x60=6390公尺
當曲炳長175公釐時1.10公尺x100x60=6600公尺
當曲柄加長10公釐時,下肢各動作便加大,膝蓋由上到下擺動增加2公分,腳尖旋轉長度增加6.28公分,踝骨旋轉長度增加......
心得:短曲柄迴轉比長曲柄來的高,短曲柄較費力,長曲柄較省力..
每個人腳的長度不一樣所輸出的力量也不一樣,如何選擇適合自己長度的曲柄真的很重要.

關於齒比:
以後輪27"計算
假設齒比搭配以50/12t
當曲柄轉動一圈後輪所行走距離為8.90公尺

假設齒比搭配以50/13t
當曲柄轉動一圈後輪所行走距離為8.21公尺
假設齒比搭配以50/14t
當曲柄轉動一圈後輪所行走距離為7.63公尺
假設齒比搭配以50/15t
當曲柄轉動一圈後輪所行走距離為7.12公尺
............
假設齒比搭配以53/12t
當曲柄轉動一圈後輪所行走距離為9.43公尺

假設齒比搭配以53/13t
當曲柄轉動一圈後輪所行走距離為8.70公尺
假設齒比搭配以53/14t
當曲柄轉動一圈後輪所行走距離為8.08公尺
假設齒比搭配以53/15t
當曲柄轉動一圈後輪所行走距離為7.54公尺
再補充..
同樣的車,人,路段,齒比(條件皆相同)
曲柄165公釐及175公釐比較
165公釐很明顯可以感覺到迴轉比175公釐來的快.(很明顯感覺的出來)
小弟剛換時(長換短曲柄)平路平均迴轉數提升10轉以上/分
jobinobi wrote:
又,畫圓。唉,腳再怎麼亂用力轉,也一定是圓,因為大盤是圓的。我開始懷疑 01 講畫圓,似乎很嚴重受到這個「被翻譯後」的詞意影響。先略下不表,這裡在談肌力。


大大可以解釋一下嗎?
我也想知道化緣 ... 不是 ... 是「畫圓」到底是怎麼回事?
連結大盤的曲柄明明就是圓周運動, 怎麼可能畫不圓。
這問題困擾我好久了。

是指沒有直上直下的畫圓嗎?
我看過健身房教練踩飛輪那種直上直下, 速度一帶起來,
簡直像是蒸氣幫浦在運轉, 漂亮極了。
畫圓泛指運轉大盤的順暢度

其實是個泛用詞彙,翻譯成白話文就是

"有效率的迴轉"

至於怎麼樣畫圓才算畫的好,就又是另外的問題了

因為車架,騎士,車子設定都會影響答案,每個人都不一樣

問自己幾個問題

能不能輕易地通過死點?

能不能在迴轉時坐穩,並且配合身體發力做功?

騎行的姿勢會不會很快就累垮?

臀大肌有沒有出力到?

膝蓋抬的夠不夠?踩踏發力角度有沒有配合節奏感等...
姆,前一篇回文,只是想正名一下所謂「肌力」,和「重負之下的肌耐力」,雖然我也常常在不同情形下混用。

會提出「肌力」其實很夠用,及沒有累積一定里程之前無須先練肌力,是因為沒有地基,高樓還是會倒。但只練如 LSD ,永遠也只能騎得慢(也許可以很優雅)。

javaboy wrote:
可是這位國手只說了一個重點,就是月入3000多公里

這回答雖然不能說沒有道理,但也有點不負責。第一:一般人沒有這麼多時間來月入三千。第二:上了車,無論是否時間受限,都應該要有個目的(練什麼或是休閒什麼)。假設是 80-15-5 比例:低強度-中高強度發展-爆心,以紅黃綠燈表示強度,來做總訓練時間分配,就算今天只有二十分鐘,還是可以策劃適合的項目。

太長時間太大分量訓練,不一定有效,搞不好還會降低免疫能力。針對現有能力,隨時感受不足,該操的就得咬牙,自己才能有進步的爽快。而且真正的進步還是在休息之後啊!

所謂長是多長?如果你一週只有小於八小時鍛鍊,那三小時的單位,就算長(say for LSD);十二小時,則超過四小時算長;十六小時以上,五小時算長。當然你也可以用肌肉儲存肝醣量做判斷(撞牆),如 2000-3000 kcal 總消耗,便可以算長。回到 80-15-5 比例,如果LSD 只有一週一次,那一週之中其他時間的訓練,龜呀龜的中低強度有氧還是佔了 50% 以上的時間。
01 沒人愛騎車聊天室 http://rollingpotatoes.chatx2.whocares.jp/
姆,突然又想起一事。

(好像是 Andy Pruitt 說的)登山車騎士 (特別是 XC) 普遍比公路車騎士有更順 (smooth) 的踩踏,有意思吧。go figure.
01 沒人愛騎車聊天室 http://rollingpotatoes.chatx2.whocares.jp/
jobinobi wrote:
(好像是 Andy Pruitt 說的)登山車騎士 (特別是 XC) 普遍比公路車騎士有更順 (smooth) 的踩踏,有意思吧。go figure....(恕刪)

原來不只JAY有這樣的感覺~哈哈~親身體驗~屢試不爽^^

祝大家新年快樂
http://www.xindiancyclist.tw/
一週七天!。每週固定一天作200km以上的lsd、一天練重齒加輕齒的爬坡練習(1小時)、一天練間歇最高有氧閥(30分鐘)、一天作重訓(30分鐘不含熱身時間)、一天踩滾筒練習台練迴轉(1小時)! 爬坡練習跟間歇練習時間不含熱身時間。一天跟車隊練集團騎乘。 週休1天,持之以恆半年相信在許多自行車愛好者中你就是實力金字塔的頂層!

問題是能到頂層的人真是少啊!

peace
A.車齡未滿一年的人:
1.無論你是否有晨騎習慣,每週累積騎乘里乘數至少150公里
千萬不要只在週六和週日各騎75公里,這樣效果不好.最好是一三五20~30公里,週六60~80公里,週日休息陪陪家人.

2.無論平路或爬坡前面都用39的小盤來騎車,重點在於練習迴轉數,剛開始練習試控制在90~100rpm之間.想要成為優秀的騎者練習迴轉是一門必修的課程,此時53的大盤對你們的幫助不大,因為你們的肌力還不夠強,就算用了練習的效果也不大.

check point :
a.利用輕踩迴轉時檢查膝蓋上提時,是否會外翻的現象,就是一般所說的腳開開.原則上膝蓋上提時,要隱約好像要碰到車架上管,但實際上又不會碰到才對.
b.當轉速到達110~120時看看屁股是否會上下震動,如果會代表你踩踏的不夠圓,要練到屁股能夠穩定的坐在坐墊上為止.

3.初學者開始練習騎車手要建立固定的騎車習慣與正確的騎車姿勢,不要一開始就想要跟上老手的節奏,應該用八成體力來練車,想要跟上別人只會讓你的乳酸提早堆積,你需要的是用二三個月來建立身體的有氧機制,提早讓自己爆缸只會讓你的身體更累,並且打擊自己的信心.

4.再重申一次,培養騎車樂趣,建立耐力基礎,學習正確騎乘姿勢,打好基礎準備迎接中級班的課程.

B.車齡超過一年的人:
1.你的騎車姿勢大致底定,你也知道踩迴轉是怎麼一回事,你有一定的心肺功能,你勉強可以跟上車隊好手,但往往在關鍵時刻就被甩開,你很努力也很用心騎車,但不知為甚麼就是無法進步,但你心理又渴望像別人一樣強.如果你符合上述的情況,請準備進入中級班的訓練.

2.每週累積騎乘里乘數至少250公里,內容分配參考前面.

3.每次出門騎車,剛開始5~10公里為熱身階段,前面一樣使用39小盤.

4.過了熱身階段開始利用地形練習坐姿爬坡,站姿爬坡,握下把抽車爬坡,以及平路壓低身體減少風阻的騎車姿勢.這些項目注重在姿勢與技巧,不要要求強度,姿勢正確又要求強度是屬於高級班的課程,請不要好高騖遠.

5.週一~週五是你閉門練功的時段,週六是驗收成果的機會,利用這個機會向車隊高手請教,甚至在某些路段向他們討教幾招,看看自己跟他們的差距是否又拉近?

6.這個階段是轉型變大人的重要時刻,每一項基本功學的越紮實,將來你的騎車風格會更全面化,各種路況都難不倒你,你幾乎沒有罩門,想擊敗你除非你的車爆胎.因此你要更全心全意的明白每一個動作發力的原理,並學習能做出每一個動作.

7.偶而有機會參加一下比賽,感受一下高手是如何騎車?從中吸收比賽經驗,而不再是出發後沒多久,目送別人的屁股離去.

8.這個階段的隊員在熟悉各種姿勢騎車的方法後,開始要增加一些強度,讓你變的強壯,準備接受高級班的訓練.

想騎的更遠更快,沒有捷徑,更別妄想吃藥,沒有甚麼武功密集,上網到處可以找到資料,有心勤練是不二法門,或許以往你已經很強了,那是週遭沒人比你強,現在你來到這裡,發現好像每個人都很厲害,其實每個人剛開始都一樣,但是他們為何變成如此?道理很簡單,因為有心.





基本上XC的練習
真的對踩踏和平衡等等細微的技巧有幫助
可以去期看看OFF ROAD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