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說呢?
就像重機 VS 50CC摩托車 同 運動型自行車 VS 買菜通勤車
有沒有哪位大大羨慕開機車店的呢?應該很少吧--因為油膩膩的工作環境以及來者不拒的修理方式!太黑啦--
市區的自行車店裝潢的好一點-是因為要迎合客戶的口味!想像把一台美美的公路車擺在阿公店面-你覺得能看嗎?
但是不管你是哪種店面-來者不拒的維修方式以及都是黑手的身分是不會改變的!
用不著討論賣一台車能賺你多少錢?
就算是店家願意用成本賣你-身為消費者的你-是誠心的希望店家日後給你好好的服務?還是好康的先賺走-日後上門看老板怎麼對待我?老闆怎麼對你--用膝蓋想就知道了--
同樣是黑手工作-自行車店每天碰的都不是高級車!反而都是黑的發亮-堆滿油泥的買菜車!
一台賺個50.100的!這才是自行車店真正的利潤所在--做人家不願做的.修人家不願碰的!
很多老一輩的自行車店-婉拒接受新知識!不賣高級車-也不賣配件-也不賣防刺胎-絕對沒賣XT-不上01-也沒買鐵馬拜客看過!更不會幫你找好料的!你騎你的高級公路車去那裡-就像是騎買菜車誤闖達人的店-同樣有時光錯亂的感覺!腦袋有問題的是誰呢?
有時望著店外-看到正努力騎車的車友-我心想-這些都是時尚的人-愛健康的人-能把握時間運動的人才是真正懂得愛自己的人!旁邊診所每天一堆人排隊看病拿藥--終於有天有位客人了解了騎自行車做復健-也是很好的方式!
店家用很多的錢-時間-經驗-服務來滿足車友的需求!要做到相當規模-真的很不容易!雜誌(鐵馬拜客.單車誌)也要按月買來看...
有些店家安於現狀-無庫存-無壓力-什麼都不賣-什麼都不修-反正這些車友不是他的菜!
我很羨慕有錢人--但是明白錢不好賺!什麼都想賺的店-資金壓力肯定很大!
biglalaman wrote:
我也贊成這個說法,但...(恕刪)
不能這麼看!
若是同種的商品,80元跟20元其實本益比是一樣的,例如利潤是3成,乍看下賣80元商品可得24元,比20元商品賺6元的金額高4倍,但是80元商品卻是要投下高達56元的成本,而20元商品卻只要14元的成本,再說依每地區的消費特性,反而20元的商品賣得最好!賺得最多!80元的商品卻要承擔更大囤積的風險!可能通勤車比較符合多數地區的消費特性!
以自行車的配件來說,以我這邊鄉下地方夜市賣不到100元的車燈或3條100頭巾反而受青睞!雖然品質堪慮...........
"高利潤" 不代表 穩賺錢 !
"低利潤" 不代表 會賠錢 !
請不要混淆...........
高利潤商品賣多當然賺錢...... 低利潤則次之 是沒錯
但商品這東西不是你擺出來就有人買哩!!!!
你是店家假設高價品賣1000 賺 800 好了(高利潤) , 其它小東西賣200 賺 50(低利潤)
但高價品不見得有人買,搞不好三兩天才賣出一個..... 反之低價品卻三兩天賣30~50個
誰賺?
很多商品價格的是依市場需求而定,低需求 則價碼高!
但反之 需求一但變高? 也會因廠商相爭削價競爭結果下
價格反而會下降...... 市場機制就是這樣!
要賺? 就要拼快與創意! 等到普及了...... 就等硬撐與淘汰掉.....
機車當時也因為利潤不錯( 重點是維修費用與保養費! )所以才開一堆機車行啊.....
腳踏車行前陣子狂開一堆,是因為市場需求瞬間大增,所以好賺
但經時間的考驗後,需求逐漸飽和...... 接下來的就是"蛋塔效應".... 開始淘汰
....窮人的利潤:
進貨1萬元,1成....颳風、下雨....10小時,~~~~~~~~~~~~~~~~~~利潤不錯!
....正常人的利潤:
進貨1000萬元,去九店喝個幾攤,不想去又得去的應酬,3成~~~~~~~~~買個雙逼,還口以~

....稱有錢人的利潤:
進貨1億元:買個"林北剪你"的車,叫一些公關,包幾場....4成~~~~~~~~~帝寶住得還不錯~

....真正有錢人的利潤:
進貨1000億元:...............要買個甚麼沒有(人也口以好幾個,要多尼清有多尼清

..............別忘了,咱們是"自由經濟"....不是計畫經濟......

http://blog.xuite.net/kimber999/salehouse/25976373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