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思考「 重新設置我們的河岸自行車道」(颱風過後)

bluemzn wrote:
「我們的河岸自行車道是否設置位置錯誤了?」...(恕刪)


樓主一開始不是講的很好嗎?

怎麼後來就自己離題了呢?

你在河濱花再多口水也沒用啦

河濱騎車不是正事啦,這個上3頁就已經批到爆了

---

樓上有人說"有夢最美"

現在也許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以後到不一定

如果自行車道比照快速道路弄個高架自行車道呢?
(路旁圍籬當然得設置妥善)

如果自行車道往地下鑽,弄個地底自行車公園呢?
(由於沒有車子廢氣問題,隧道排氣問題會較為簡單)

平面如果已經給汽機車占光

未來的走向必然就是往上往下發展

以上想法我想才是樓主的初衷把

現在不太可能,但是以後會有希望
未來有個人會需要你
天啦~~!
我騎了3年的河濱車道,
今天終於醒悟!

那是河啦~~
要給水走的!
車道與設施都是附加的!
所以水淹車道是正常!

我真的今天才知道!!
01果然是可以增進見聞的好地方!

--------------------------- LIFE IS IN PROCESS
yilungc wrote:
天啦~~!我騎了3年...(恕刪)


嗯,前陣子剛好有個關於治水的節目,
其中提到以往河道截彎取直的做法並不太正確,
也不太符合現在的天氣變化。
以前認為雨水就是讓它盡快流入大海就對了,所以用截彎取直的方法,
但是現在瞬間雨量常常是破百,單日甚至破千的,
水根本來不及流入大海,如果碰到漲潮更是糟糕,水完全沒地方走,
原本的彎彎曲曲的河道,寬廣的河面還能儲些水當些緩衝區用,
但是被取直了,所以那些水就只好往市區跑了。
所以河道該多寬多深,應該都有它的用處的,
所以河道內還是避免再建什麼東西了。

另外再分享個“蓄洪池”,沒看節目前我還真不知這個東西的作用
本和里蓄池



7776DJ wrote:
騎車就騎車,不要把頭騎大了...............(恕刪)


樓主的用意應該是談永續的低碳市區運輸,低碳通勤的更高層的目的
不要隨便就罵別人頭大, 作為政府的頭家,任何人都有權利可以提案要求
還好不是你來管腳踏車道。
bluemzn wrote:
我卻想問一個更根本的問題,

「我們的河岸自行車道是否設置位置錯誤了?」
...(恕刪)


不設在河岸,台端有何高見?這位置不對,那應該設在交通要道、每小時流量幾千台的地方嗎?
不設在空曠處空氣還算相對好的地方,那你覺的台北市哪裏還能設自行車道?


bluemzn wrote:
在多颱風的台灣,我們卻把自行車道設在很容易被水淹沒的位置。
...(恕刪)

空間本來就有限了,每年不過淹幾回而已,如果你要把自行車道搬到別處,那別處原本的車道搬過來,請問,那你是要自行車道暢通無阻,但是汽車、主要道路確無法通行,這是你希望的?還是說把一部分的住家遷到河岸,然後淹他們家,但是你確可以騎車? 事本來就有輕重,你要把最不好的東西放在最好的位置,把最迫切最需要的東西放在最容易出事的地方嗎?不會吧。到底是你的自行車道重要,還是整個台北盆地的百年防洪工程重要。

bluemzn wrote:
一年又一年,一次又一次,我們清了又淹,淹了又清…
...(恕刪)

說話也不要加油加味素,颱風不是365天,天天都來;自行車道也不是12個月,月月都泡水裏。
你真的365天天天都要騎都要巡一次? 清了又淹淹了又清,牙不是也這樣刷,馬桶也不是正常要清洗?

bluemzn wrote:
我們只須在每次颱風或大雨淹沒自行車道後
將這些清理的土,集中清運到河堤邊,這樣可能不用十年,這個士堤就會自然形成。
...(恕刪)

這個更好笑了,要幹一件事還要等十年(不用十年),那照你的意思,我們還是要持續清了又淹淹了再清,因為累積的土還不夠,大家還要等……。真的還好不是你來當家。還有雨水沖來的土泥就能用來蓋車道,這麼簡單,不用水泥不幃鋼筋等。

那我們打籃球的人是不是也說幹麼把球場放在河堤,颱風來一次淹一次,大家都來講,那請問你,防洪牆是不是干脆蓋在河的正旁邊就好了,也不用多出來河案的空地,那麼豪雨一來,河水沒有地方跑,反而河道更高……。

有些人想法就是太天真,又只看到自己想看的。
HenryV4 wrote:
樓主的用意應該是談永...(恕刪)

所以只有您瞭解樓主的用意?更高層的目的?要不要先顧民生經濟議題,再來談?
騎車,沒那麼了不起,起碼,您所說的"更高層目的",個人認為優先順序遠低於河川整治、人民財產安全,
我說了,有建議很好,儘管個人覺得很不切實際,這當然是可以討論的,我就不批了,批評比建議容易得多,
但.......咱是啥子身分要求提案?政府的頭家?那是跟你要票時說給你聽的,聽完當X就好................
dqplayer wrote:
樓主~~一個構想的開...(恕刪)

一個好的構想是值得鼓勵的,但是沒有搞清楚可能的結果跟影響,天馬行空誰不會
可以要小學生投搞比件會比我們這些老人更有創意跟發想....

很多大大講到了重點,河濱的自行車道,休閒設施只是因為有那樣的腹地,在地的政府『順便』將它整理一下,提供給民眾在假日的時候有個可以休憩或是不用花錢運動的場所.....

要好的構想,那我會建議乾脆兩邊蓋超高堤防,然後上面加個大蓋子,畫個8~10線道的自行車道,這不是更完美嗎?
還可以用年齡,車速來分車道,這樣就不會有人在這裡抱怨被擋被人撞到,或是白目騎到對向車道了....

很多人願意忍受人擠人的河濱自行車道,何嘗不是因為風景呢!?
KUOCHUAN wrote:
擴大內需阿政府不是有...(恕刪)


這麼簡單阿
一句 擴大內需 就解決了!
擴大內需就不用經費嗎

這次颱風過後,政府還要另外編一百多億去整修全台幾十座危橋
這一百多億還不能動用擴大內需預算
再加上其他災後重建的預算
需要多少經費?

河濱自行車屬於休閒娛樂的性質
根段路斷橋相比
孰輕孰重,相信你很清楚
自行車道不能騎一兩個星期~~

這段期間不會上山(前提不要去有土石流的深山啦)或是跑海邊~~

照您的邏輯~感覺好像只有自行車到可以騎車似的!!


腦袋轉一下~不要覺得什麼事情先抱怨~~

要更好的公共建設~~叫你老兄加稅給政府~

願意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再來抱怨~~
某些人的思想太過簡單或狹隘.....不知道做工程的困難與痛苦.....



把所有的堤防上頭都改成腳踏車道好了..這樣一來不怕淹水..二來高處視野好



高速公路週邊都拓寬.欄杆外再加一車道給自行車騎..
這才能達到節能省嘆的目的阿..更多的台灣人都一起來運動
可以降低暴力傾向的犯罪率..與提高國民健康水準..
拓寬高速公路又可以擴大內需.又是國家重大建設..


再不然挖幾條地下化隧道專供腳踏車騎好了..
台北到高雄一條
台中到台東一條
每個人的腳力都會訓練的超猛.
相信到時候台灣人人都可以去環法大賽
台灣才有出頭天


有夢最美.希望相隨..
我沒有國務機要費.也沒有海外資金與瑞士帳戶
不要叫我捐錢蓋上面的建設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