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en wrote:
我比較好奇的是 山...(恕刪)
你好:
這顆花鼓 我還沒實際使用過
不過 這家代工廠的花鼓 我幾年前在上海展時就認識
也使用過其中一款花鼓編輪並且使用至我今年初車禍 全車被保險公司回收而停止....
對其基本印象與性能有一定的認知
零式 畢竟我還沒實際使用過 無法給太多看法
((有車友表示過幾天會拿來借我))
我有使用過他上一代的BRATIME低框輪版本
當時 進行三套不同輪組的實際騎乘
在二層往角板山的連續爬坡路線上使用 對其完成時間+瓦數+舒適度的表現印象很好
但 在陡坡的處理則覺得有優化空間
實際騎乘感受本以為扭轉剛性數據會不高
可是山姆實際採樣的側向與扭轉剛性數據為:37N/mm 129Nm/゚
數據蠻漂亮 但對比其他數據沒這款漂亮的輪組
在爬坡的處理能力上 卻得到數據與實際使用上並非等號的結果
這也是為何山姆最近著手收集數據的主因之一
山姆輪組維修作蠻多 在設計輪組上 我的理念會以強壯耐用為前提
SAMUEL CX-300 的設定 走的是結實耐操路線
路感的輕快度 不及BRATIME版本的低框輪組
但 這款CX-300 幾乎不挑車主體重與瓦數 輪組整體紮實度極高
兩組輪組本身在框高 整體重量皆不相同
要說誰好? 設定不同 表現出來的特性也不同 還是要看車主需要的是甚麼...
以上 個人心得參考
謝謝你對手編輪的支持
挖洗"山姆叔叔"啦...
我覺得小索常引用分享MAVIC的產品,並非他以MAVIC為標準,而是MAVIC的產品較為消費大眾所知悉,拿出來說明,大家也比較容易了
解跟實際體驗;另外,台灣自行車工業的研發設計能力在相當多的零組件領域已經具備打世界杯的水準,雖然在花鼓/幅條/輪圈有很
多ODM給大廠的產品,但惟獨掛自家品牌的輪組還沒有能站上三大賽的產品(如個人印象有誤,請指正),大廠固然有他的KNOW HOW跟
工業設計,但也有他產品定位跟利潤的考量,高階技術不容易下放到中低階去,通常手編輪在CP值/維修/客製化方面會在一定價格範圍
內(例如3萬)比大廠廠輪高(除非用了低CP值的花鼓

我想,兩邊一來一往這麼多的討論跟回應,應該都是來自於對編輪技術的投入與熱情,更重要的是,想創造出更優良的產品,來滿足用戶
的職人匠心,希望大家多多支持MIT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