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爬柴山被玻璃刺穿約1mm洞;拔掉後牽車走5公尺後它自補沒漏氣了...再繼續爬升400m後騎回家;今天又騎了100km回來了~~~結論是有補胎液會幫補不管它了!tubeless胎壓在85psi就能騎了!
今天後輪被刺一個小洞,補胎液噴了一點出來,然後就補好了,胎壓也還有硬邦邦的,就不管它直接騎回家了,真是好物。但之後呢?外胎要去給車店補嗎?繼續騎補胎液需要補充嗎?無外胎系統可以這樣一直補一直騎嗎?什麼狀況下需要換一條新的外胎呢?謝謝
我11月剛換公路車無內胎系統,前幾天騎車遇到破胎,可能洞比較大,當下補胎液就像殺蟲劑一樣狂噴,等噴一下子後應該補胎液發揮功能就不再漏氣,當下用隨身打氣筒補氣後騎回家.等回後用落地打氣筒再打到120從破洞處又再次漏氣,拆外胎用膠水補胎片補胎,裝回去時還弄斷一支挖胎棒,裝胎時還要喬一喬外胎讓他打氣時不會漏氣才能安裝,但用家用的打氣筒也打的起來,補好胎後這幾天騎車一點異狀都沒有.個人是個肉腳,有些心得分享給想進入無內胎系統同好,我用過K925,MICHELIN PRO4 ,Vittoria Open Corsa Evo CX III,現在用Vittoria Corsa SPEED,滾動阻力我個人無法感覺差異(我是肉腳)但無內胎的吸震能力確實比OPEN胎好,以前用OPEN胎時PRO4吸震力最好最舒服,但PRO4確實有融胎的問題,就是會有黏黏的東西融出來黏你的鋁框跟車架,我一開始也不介意結果某天停好車後突然爆胎,檢查內胎都沒傷痕但看一下外胎發現胎壁幾乎融光了,好在不是在下坡時爆,否則後果堪慮.有PRO4的同好請記得隨時檢查外胎,以上離題了.個人覺得無內胎好處是吸震好比較不用怕破胎,遇到小破洞灌補胎液會自動補胎,遇到稍微大一點的洞也會自動補胎等到胎壓低一點時就不會再漏氣,等你騎回家再處理,但這二種情況用OPEN胎卻一定要下來處理.個人猜想如果遇到更大的洞可能補胎液也沒辦法,只能在路邊想辦法用補胎片補完再出發.但這時即使用OPEN胎,也是要同時換內胎加上補外胎才能出發,相對而言無內胎只要補外胎還是比較方便些.所以,個人還蠻推薦無內胎系統的,如果有要換鋁圏的,可以列入考慮.
個人是新手,所以什麼減震程度自己說不上,反正從登山車轉過來騎公路也是無內胎的,感覺還是很不錯。昨天騎行,有位師兄跑了半路也是給割破了個洞,可能還真有點大,自己也沒有發覺,後來跟車的跟他說有白色的噴出來,他才知道,車架上也有好一些,在路上就打了好兩三次氣才撐到終點,可能如果早一點知道,停下來等補胎液發揮作用,再打氣效果會好一點。
補胎液有兩種一種是預灌另一種是緊急用個人認為在公路車高壓環境下,預灌補胎液的作用減低了, 除非破孔很少.所以除了第一次, 我都不會再灌"預灌"這一種補胎液現在帶的都是緊急補胎液,比較濃, 但 3 個月左右就會乾涸了.但老實說, 在路上從未用過.bky168 wrote:個人是新手,所以什...(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