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應該會發現,除了這個問題,會不會適時的調整也是關鍵
我剛騎車(iguana)的時候,在基隆路要上福和橋的路口被兩位國中生賣場車海放
後來才知道,不只是因為體力,也因為不懂變速時機(相信還有其他竅門)
座墊位置、騎乘姿勢甚至輪胎規格、胎壓都會影響
這裡一點、那裡一點加加減減就影響很大了!
會比別人明顯慢很多→這是「觀察心得」
要用科學方法假設各種可能
並且逐項試著調整
相信一定會有進步的!
一開始就設定是因為變速的問題
會有盲點
建議多方嘗試,
一定會有改善的!
相信這也會成為親子之前很好的回憶
要不然,你貼一下騎乘時的照片
會更能幫助大家提供建議
積極的人,一定會有獎賞的!
加油囉!
AOI-AERO wrote:
不要再吵下去了…
版主我不是請你換主題嗎:
(恕刪)
修改主題之建議有理.
不過.......語氣上來說..........
這是版主的爹, 還是版主的爺爺說話了?
還是現在的人溝通方式都這樣?
我有一部已經十幾年的Marin 21速(STX, 後變七速)鋼管登山車,平路騎乘的速度感,遠超過我的其他四台更新更高級的27速登山車,所以21或27段變速系統可能不是唯一的因素:
1. 騎乘者的肌耐力、爆發力以及技巧:可以叫小孩與同學換車試騎,確認是車或是腿的問題。
2. 騎乘姿態:高速行進時,風阻力是最大的因素,一般騎乘登山車的姿態不利高速行進。我的Marin車騎乘姿勢最趴。
3. 地面磨擦阻力:粗糙登山寬胎以及不可鎖定前叉,會消耗一部份的功。我的車之中只有Marin裝細城市胎。
4. 車子傳動系統效率:輪組、花鼓、大盤、齒輪、鍊條等,只要不要太誇張 (軸承垮、齒輪髒),應該還在5個百分點的差異範圍。
5. 齒數比:除非是速度已經非常快,到達職業選手水準,否則只要稍微提高迴轉數,應該可以含蓋這個最高齒數比的差異。
我的建議是:
1. 自我體能訓練
2. 調整座艙設定
3. 換光頭細胎
4. 清理潤滑傳動系統
5. 學習阿姆斯壯,提高踩踏回轉速,而不是斤斤計較於最大盤配最小齒的齒數比。
6. 最後,如果真的是車的問題,那就換一台跑車吧,換變速系統可能會白忙一場。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