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ar白馬 wrote:
也很難說這個設計是瑕疵,頂多就是難照顧...(恕刪)
不可否認這個設計很容易一不小心就撐暴立管
這相似情況案例一多,在高端消費商品例汽車/電腦/相機...
尤其在注重品牌企業,通常就是召回改善處理,更惶論有危險之虞
這問題明明有辦法在設計之初發現不妥,亦或者也有辦法去預防以及解決
然而一個不夠【宏觀】或是沒人才的大公司,還是巨大公司...哈哈-並不意外!
P.S:刀型立管在鋁或金屬車架以及ISP設計就較沒這問題,插入式碳纖要這樣做也可以但【配套?】
要特立獨行不是不行,但要有點本事;例如最近竄紅的葉秉桓,不默守成規卻渾然天成又為大眾接受

再提供個案例:前天朋友保固期內手機送修,公司回受潮要自費3500,朋友很難接受問我【點解】?我請他去要估價單並註明維修的問題;拿估價單後告知客服台灣氣候本多潮溼,這寒狗機不能適應台灣環境還引進銷售有詐欺嫌疑...言畢→入內室→經理招呼→第二天完修且免費送回並再三致歉!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