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賣場幾乎都是開架式買賣,讓顧客盡情的拿起來看,喜歡就拿去結帳,省了服務人員在旁的解說。
高價的商品不可以觸摸的,就鎖在櫥窗內,需要的請服務人員拿出來。
如果店內的高級車架擺著,店內又動線窄小,萬一不小心碰著倒了,也要顧客付錢買回家嗎?
開店本來就要週詳的考慮,你的顧客有行家、有剛入門的,有好、有澳、有要買的、有純觀光的,店長有本事從外表看出來哪個是會花錢的爺嗎?
顧客是沒得讓你挑的,進門的都要當作爺,不能當作賊,自家做最好的展示動線,能摸得不能摸的規畫妥善,這才是受歡迎的店家。
6號公園我被喝斥後很不爽,當然就到車隊裏伸冤,後來聽說話有傳到老闆耳中,店長被換了,至於啥名字我也不想知道。
那一家分店後來也沒開多就關門大吉了。
如果改天車店老闆來開個板面說說最怕遇到客人做那些事,我想亂動車子,亂殺價,不懂裝懂浪費別人時間,都會被拿出來講的。
很多老闆最怕客人亂動車子了,車子一倒,運氣好才傷一台,但有些車店是幾十台排在一起,骨牌效應來個全倒,算誰的。要動可以,跟老闆講一下。
為什麼我遇到的都不錯,因為我不把老闆當老闆,我都把老闆當朋友。
多交些朋友,少做些紙上談兵的事,誰先跑到終點才贏家

吉田勞作 wrote:
如果開放展示的東西不...(恕刪)
我曾經逛過..復興北路..某(五顏六色益智玩具店名)的車店..
會知道這家店..是因為要買卡鞋上網GOOGLE之後..他有不錯的價格..
所以才會登門拜訪..
還沒跟老闆商談買卡鞋的事..先問他卡踏放在哪..老闆
回答地下室..比了一下方向..我獨自下樓..傻眼..沒有成千..也有上百樣的零配件..我要的105卡踏在哪...

也沒任何店員在現場...於是..我閒逛了起來..就像進了大賣場....

不過..我也很克制..只動眼..沒動手...直到我找到我要的卡踏..才上樓..
這種感覺...讓我
..
老闆海派到這種程度..沒人監視的環境..倒是自己覺得不自在起來..
也曾經到天母陽明山腳下的高檔單車店..會上門...也是先上網做過功課...
進到店裡..可能店員..老闆都在忙..沒趨前招呼...於是..我自行逛了一下店內的環境..
當我東看看..西瞧瞧..看似老闆的人..上前詢問來意...隨後離開張羅我要的零件..
不過..三不五時..會瞄了一下我的動靜(我想..這才是正常現象吧)..
小朋友出走後
..老闆熱心的介紹他們家的商品..車架..輪組..我手也是不敢碰的啦
..PS:車架SCOTT CERVELO 輪組:ZIPP MERCURY
不過..老闆最後還是說了..東西好壞...口說無憑...唯有親身體驗..才能見功力..
所以..會不定期舉辦試乘活動...我想..這是我唯一敢碰不是我東西的時候...
吉田勞作 wrote:
如果開放展示的東西不能動手,那開放展示的意義在哪裡?
現在的賣場幾乎都是開架式買賣,讓顧客盡情的拿起來看,喜歡就拿去結帳,省了服務人員在旁的解說。
高價的商品不可以觸摸的,就鎖在櫥窗內,需要的請服務人員拿出來。
如果店內的高級車架擺著,店內又動線窄小,萬一不小心碰著倒了,也要顧客付錢買回家嗎?
開店本來就要週詳的考慮,你的顧客有行家、有剛入門的,有好、有澳、有要買的、有純觀光的,店長有本事從外表看出來哪個是會花錢的爺嗎?
顧客是沒得讓你挑的,進門的都要當作爺,不能當作賊,自家做最好的展示動線,能摸得不能摸的規畫妥善,這才是受歡迎的店家。(恕刪)
開放展示和可以動手動腳有什麼關係?你是小學生嗎?連基本的禮儀都還沒學會
沒有嘴可以問人嗎?照你的邏輯所有開放展示的東西,只要你高興都可以隨便把玩,
沒聽過看過動態展示、靜態展示、體驗展示? 即使在公開展場也有許多是禁止觸碰,
您老是沒出過門見見嗎? 不見一堆車展也有許多是不能碰的,只用看的

以為有錢就是大爺心態,難怪一堆消費者會被店家稱奧客,太自以為是了

你到人店裏因你個人行為產生任何損壞,賠錢不對嗎?
若有可能會發生危險,就別靠近不是常識嗎?除非你還是小朋友要不怎會童言童語

想看想碰問問店家也不會嗎? 還好意思來這用歪理取暖…這叫無理取閙

你要挑店家,店家還不一定要接你的生意累

吉田勞作 wrote:
,因為我是機械工程師,算過潤滑油薄膜效率,作過應力分析的工作,直覺反應要追根究柢,造成一次不愉快的經驗。
...(恕刪)
說真的, 這的確看起來不像是EQ很高的做法, 在小弟的工作領域裡, 我們通常在'檯面上'將這種作為美化為'工程師性格'(因為是用來'美化'的說法, 所以並非是對'工程師'不敬...
), 但在檯面下說, 這比較接近時下所說的'白X". 
我相信很多車店老闆都是實物操作經驗大於理論的, 畢竟人家是開店作生意, 而非搞研發的. 拿純理論的東東去挑戰店家, 贏了也沒啥好光榮, 況且他說使用好一點的潤滑油是他提高效率的方式, 邏輯上說已經精確回答版大的問題了, 不論您喜不喜歡這個答案. 至於黏稠系數或是磨擦等等, 本來就不在他的作業範圍以內. 況且這種自認為’穏贏’的挑戰也蠻危險的, 難保不會踢到更高的高手, 也許版大熟應力或是Friction這幾塊, 但是如果遇見熟材料或是搞機構的, 就有可能要換邊站了. 這年頭博士都有在賣雞排的了, 又難保不會遇見其它的’大隱隱於市’ ?

小弟也算是機械背景出身的, ‘業餘’摸車子的時間可能比許多已經成家的年輕車友年紀還要長, 家裡備的工具(含’特工’)也直逼專業車店, 但是還是三不五時得去車店報到, 找老闆’求救’, 但是畢竟術業有專攻, 人家職業師傅和我們這種業餘的’手感’還是有差的.
根據過去的觀察, 除了前幾年因為單車熱而造成的開店潮之外, 開單車店在各行各之中並不算是特別’好賺’, 因此許多長期投入這個行業的車店老闆或是員工技師自己也是車友或者愛車人士, 基本上只要行為不要過於逾矩或是影響到正常工作, 他們大多是會歡迎車友上門打屁聊車經的. 當然, 在商言商, 除了交朋友之外, 有生意作是更好.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