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男生一定要爬坡,才算是騎車嗎?

安全最重要阿
別拿安全來做比較
下坡跟著比快不怕死
小心都騎不到車了.....
張詠絮 wrote:
我騎車只想輕鬆騎,吃吃喝喝聊聊天,看看風景吹吹風...
人生是如此的美好,藍天白雲蟲鳴鳥叫,連路旁的野花都對我微微笑...

喜歡騎車的大部分是男生,小部份的女生又都是勇腳..
每次約騎活動似乎爬坡的機率高,好像騎平路就不算是有騎到車..

以前只要是爬坡的活動,我就放棄不參加..
後來環島時,一路上幾乎都是在翻山越嶺,才體認到自己爬坡很弱..

所以現在開始騎山路,可是上坡還好,就是下坡膽識不夠..
大家都很開心滑下山,我卻一直在煞車(尤其是彎道)

我知道這除了膽識之外,我也缺乏技巧..
譬如我就不敢壓車,當然這和我很怕死有關...

請問:
一個愛哭擱愛對路的阿婆,怎樣克服心中對下坡的恐懼..
...(恕刪)

輕鬆騎,吃吃喝喝聊聊天,看看風景吹吹風也是OK,騎車是休閒,不要勉強挑戰高難度。

騎單車下坡不利,是因為單車不像汽車、機車有引擎剎車,自動排檔的汽車、速克達的機車下坡時引擎會自動降低檔位,產生引擎剎車效果,當然也要按剎車。 而手排汽車下坡時,駕駛者要排檔到低速檔,交通部公路總局在險惡路段都有放緊告標誌。

我也很怕下坡,在陡險坡8%~15%,尤其體重太重,下坡重力加速度,彎把剎車+C夾 感覺制動力不太夠。
而且頭部好像快要跌到地面似的,加上彎把的寬度比登山車窄,轉彎操控敏感,急彎道時很怕直接衝到對向或是下山谷。

但改騎登山車,則能減輕恐懼,一方面是「登山車」的騎姿和「機車」騎姿差距較小;另一方面,登山車有避震,在剎車時能減輕「向下、向前」的力道;再則,登山車的碟煞具有較高的制動性,不同於公路車有燒框的疑慮。

然而公路車在上坡、平地有其優勢,站立抽車時能夠握到煞變,提供緊急路況使用;而登山車需裝牛角才能方便站立抽車,但握牛角時,則不能握到煞變,是美中不足的地方。或許現在新款的GIANT-ANYROAD 彎把+碟煞 能提供更好的選擇,當然也太可能再多買一台車。


個人覺得騎公路車不一定要攻山頂,平路一樣可以用拉回轉速的方式進行有氧運動。

不知道張大姐是否也有相同看法?
同樣的半天岩+雙潭,或是中崙溫泉..華山..寶林寺路段,張大姐有用登山車騎過嗎? 感受是否不一樣?

謝謝。
阿姐,下坡真的不要勉強,小心一點安全第一。

我自己下坡也是超慢的,有“下坡一條蟲”的綽號,呵呵。
阿姐,下山這種事情
一回生二回熟啦,車速別太快
多留點反應時間給自己就好了

我第一次嘗試長下坡是在北宜
抓著下把,嚇得快破膽了
覺得好像戰鬥機在俯衝一樣

現在從冷水坑下來已經不那麼怕了
不過,小弟也是龜速下坡一族的
沒辦法,上有老北老木,下有閒妻笑子
還是小心點好

爬坡的時候,認真地跟自己拼命
等到到達目的地,真的很爽耶
bossteam wrote:
我第一次嘗試長下坡是在北宜
抓著下把,嚇得快破膽了
覺得好像戰鬥機在俯衝一樣


同一路段下坡
公路車的煞車和學生車的剎車相比,公路車是不是仍然遜色?

我在一個9%下坡,一位騎學生車的阿嬤速度都比我快,我只敢以時速15~20下,那位阿嬤應該有20~25。
而隔天我再以登山車(依瓜那)下坡,時速20~30都覺得尚可煞住。
但第三天再以公路車下坡,時速15~20,仍然覺得快煞不住,一直加速度,剛好有一台公車於距離10M 前方迴轉(那個地方為公車終點),我一時無法馬上停下(時速由15開使煞),快到公車面前才停住。

公路車的剎車,比登山車的剎車 還差,應該是無庸置疑。

那公路車的C夾剎車力 比 學生車的V夾 還差嗎?
為何 阿嬤下坡都看不出恐懼?

如果是bossteam大大再以學生車、登山車騎北宜下坡,是否不一樣?

我現在報名有險坡的活動,都改以登山車應戰。


回麵包超人

可是我現在已經是重度公路車上癮了
除了買便當飲料騎苦命馬一代目小徑車之外
一律都是二代目公路車上陣
而且
現在已經不會怕下坡了
^^
bossteam wrote:
可是我現在已經是重度公路車上癮了
除了買便當飲料騎苦命馬一代目小徑車之外
一律都是二代目公路車上陣
而且
現在已經不會怕下坡了


能否請 bossteam 大大分享公路車下坡的方法?

謝謝。
張詠絮 wrote:
我騎車只想輕鬆騎,吃...(恕刪)


從知道騎乘技巧 實際練習到熟悉有信心的以下坡速度應付彎道 是需要時間的
建議是在每次的騎乘中選擇各有 上 下 平路的路線 (可以來回同一段路)作反覆的習路線

下坡
雙手握下把
食指 中指 輕貼於 前後煞車桿側
雙腳保持採踏動作是讓全身保持運動狀態 並且放鬆上坡時雙腿肌肉緊張( 輕踏 並非加速)

彎前
適當距離減速 ( 我習慣約於 25~30英呎 依速度而定 高速距離長些)
減速時 前後煞車 煞1/3到1/2左右(個人經驗非準則) 轉彎前放掉後煞 前煞可以輕煞(或點煞)

轉彎中
右彎時 左腳作為重心點 將踏板下踏到底 坐骨輕貼或離開座椅
右腳自然在右側上高點
右手在轉向點時輕推向左然後回正(轉向反打只有在轉向點)配合身體同時向右靠(重心向彎處偏移)

視線盡量落於彎道最遠處 (盡量看車道中心黃線最遠)
我不能叫你不煞車 但要告訴你 下坡轉彎煞車容易失去轉彎線 ( 過到對向車道或失控)

左彎時 如上述相反操作

一個彎只瞬間幾秒 卻要花相當的時間體會 練習 到熟悉 每個彎道 彎度 坡度不盡相同充滿變數
自己的經驗和團騎車隊的學習及體會到很多 在此分享01的車友們


其實樓上 HHCALI 大就講得很好了
下坡時我比較注意的是入彎時
一定要適當減速並且避免從中線入灣
以免被吃對向車道過灣的車輛迎面撞上
另外就是轉彎側的腳一定要抬到 12 點中方向
以免觸地摔車
至於握上把還是下把,我都有
可能是我的手比較大,握上把的煞車力道也不會輸給臥下把
若是只騎平地那真的像在散步,不會有運動流汗的感覺、而且運動效果較差..

如果您是騎的車是巧克力胎,應該還好!就當騎機車一般,但若是騎小折或者公路車,

那可得放慢速度;依你可接受的下坡車速為主,不過騎小折我還是覺得不宜騎山路,

畢竟重心不若大輪的穩,高速下坡隨便一顆石子、就可以讓你摔個狗吃屎!!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