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敦化自行車道遭民怨!7成7受訪者同意廢除

飛帖輪 wrote:
敦化單車道不應拆除,...(恕刪)


贊成這樣的重罰方式 台灣人不守法不尊重路權(不論行人路權、單車路權、機車路權等)
就因為不守法、又要浪費國家資源,不對不對,重罰增加國家稅收才對!
不讚成拆除
反而應該拓寬並排除掉那些學校上下學接送的車陣
全天候加強取締違停的汽機車
這樣子腳踏車專用道才有那個價值在
也才有人願意利用腳踏車專用道
而不是跟行人爭人行道
不能拆 再+1
我經常利用敦化南北路上下班,是標準的朝8晚6的單車通勤族。
我想改善了以下幾點,利用的人肯定會變多。
1.除了在交叉路口之外,水泥護欄需重頭做到尾,這樣才能確保大家的安全。需減速行駛路段則以饅頭來強迫減速,效果會較立牌勸說來的佳 。
2.路寬要一致,且淨寬要有1.5M,讓快慢有序。
3.路面簡單化,油漆面不要這麼多,柏油路面即可,保養維護容易且下雨天也不會滑。

剩下的請有志一同的繼續補足
go GO BIKE
一 廢除

二 不然整條敦化路改成自行車專用道

個人的意見 不僅不該拆除反而要增加自行車專用道,我也是上班天天要經過敦化北路的,我看到的是不守交通規則的那些人才是導致交通一片混亂的元兇,亂停車,亂鑽,不停的變換車道,這些是影響了交通順暢的主因,或許自行車專用道規劃不好是事實,但不該是因噎廢食的說要廢除,而是去做更積極的改善。

高速公路一開始也是飽受批評因為那時開車的人少,大部分的人都覺得是浪費是錯誤的建設,但沒幾年過後卻是不敷使用,節能減碳我相信不是口號而是一定要做的事,讓民眾去看到有這些建設可以用去試著改變生活型態或許很難但卻是一條正確的,值得推動的路。
各位大大~~
是自行車道的問題嗎?不應是設立自行車道嗎?還是規劃者的問題呢?其他的自行車道也有民眾讚許的不是嗎?一句拆掉或廢掉就要解決這件事嗎?憑什麼?慿大家覺得該拆就拆?還是假借區區的600份民調,還是順應民意?大家喊殺喊打的同時,都成為"濫公僕"的打手!!想想為何要拆?為何不適合?
在民營機構裡,一個項目執行者,將執行的事務搞的千瘡百孔,亂七八糟,試問:會怎樣??而我們的公僕呢?隨便做幾個問卷(600份),就決定一個法案審理?600份的公信力何在?600份的民意基礎有多少?我每天騎在那裡,我認為挺好的,惟獨某些汽車&機車...違規擋住潛行的去路,部份路段規劃有問題,算一算好像問題不少!!但是好像錯的都不是自行車道&自行車,而是規劃&配套!!
我個人認為身為該項目的負責人應該找出問題(是錯誤的決策?是錯誤的規劃?是錯誤的執行?),誰該負應有的責任,連帶的主官或主管是誰,該負什麼責任?負完責任再來討論這"自行車道"的存廢或修改。
PS:人民站起來,別讓我的們公僕認為,他們是"官",有無限可能的"權利"。別忘了他們的薪水可都是我們給的!!!

joy54188 wrote:
我覺得

敦化這個自...(恕刪)


joy54188 大大,

最早看到新聞敦北要建單車道時, 以為是將分隔島的人行步道改為讓自行車走, 後來才知道是改慢車道, 白痴+腦殘+豬頭+智障+秀斗 ... 我是說前面這些還比市府決策者優秀, 他們官員是人渣, 決策品質可與約十餘年前英明神武的交通部官員齊名 (汽車牌號由7位數字改為2位英文字母+4位數字, 白痴都算的出來可用號碼少一半, 結果兩三年就不夠用了)

其實分隔島花木扶疏-->不必吃汽機車屁灰, 隔離專用-->不必跟汽機車爭道, 我認為最適宜作單車專用道. 敦化+仁愛一縱一橫, 可作示範推廣. 誰去跟人渣們講??
這話題在這邊出現好多次了
看了反對拆除車友的意見後
我真的覺得這話題已經不是拆不拆的問題
而是什麼時候拆的問題

烏龜精神...
懂問卷調查的朋友就知道 , 6XX份的調查一點參考性也沒有 ,
信心水準多少 ? 誤差多少?
(恕刪)

這是個有點專業的不專業問題
你可不可以給我一個數字
你的母體數有多少?誰才是母體?要達到90%信心水準 該抽多少樣本 如何抽樣?

再補一則新聞

商業周刊/烏龍政策不斷 政府變民怨製造機(2009/10/26 09:06)  
文/林瑩秋

烏龍政策三:蓋自行車道,人車無路走

敦化南北路自行車道也是一個因荒謬政策造成的特大號民怨製造機。這條自行車道雙側全長九千二百公尺,耗資八千五百二十一萬元,卻每天早晚造成敦化南北路塞車兩回。

敦化南北路中間已有兩排快慢車道綠蔭分隔,加上雙向都有公車專用道,汽機車可使用的路面並不寬裕。因此在人行道兩側外緣再闢自行車道,注定使汽機車用路人行動更窘迫。而且不採「隱型車道」,路面還有突起分隔,讓用路人無法彈性變換車道。此外,敦化南北路沿線附近有多個中小學,很多家長都開車接送小孩,再加上還有長庚、台安兩家醫院,更增加敦化南北路的車流量,形成各式各樣人車爭道搶路的混亂場面。

民怨大量湧進市議會,市議員在民意壓力下,質詢完就帶著交通局的人到現場拆掉部分路段的自車道和標記。復興國中國小前拆了一段,長庚醫院前面也拆一段,若再有誰跳出來抗議,可能就再去拆它一段。

但這種擋不了民意就去拆一段的做法,也讓自行車道變得斷斷續續,更加危險。市議員簡余晏看不下去,問交通局為什麼不乾脆全線拆除比較安全?結果交通官員回答:「這是交通局長羅孝賢任內最大政績,拆了,就是承認政策錯誤,局長要下台負責……。」
我倒覺得自行車道不要設在一般道路旁,而要採建高架的方式,一段路設一個引道,類似交流道,這樣就可以避免跟車爭道,也可以避免吸到車子的廢氣,可惜政府官員沒幾個長腦的。
w.t wrote:
其實分隔島花木扶疏-->不必吃汽機車屁灰, 隔離專用-->不必跟汽機車爭道, 我認為最適宜作單車專用道. 敦化+仁愛一縱一橫, 可作示範推廣. (恕刪)


>本該這麼做~也該這麼做o(但是不認同閣下的損語~還是控制一下吧!)
>另外把官員說得如此不堪~如果是事實~算不算是洩露國家機密?(哈哈哈....)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