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台灣中.極限運動,其實不是那麼的盛行,所以可能大家比
較沒有感覺..
其實我也年快30了.想當年愛玩這類所謂的X Game..由於認識
許多同好 ,大家聚集在店內,看著外國的這類特技影片,很多動作
都是看了影片而親身下去以身試練..難度到那..有沒有看過更難
的動作等等..其實對於非玩極限的人,真的比較難以想像,為了練
這些動作.流了多少和.和多少血,斷過幾跟骨,至少.我摔裂過一根
,我想YOTSUBAJESTER的意思是這樣的,不可否認的..國外的極
限人很多都是超乎想像,在各為眼中看到這影片時,會感覺他真的
很難但我想YOTSUBAJESTER應該是有看過更難的影片,或許再
國外已經有許多人做出此類似動作所以有感而發..請各位別再氣囉~
我想是認知不同吧.^^
其實..有玩過極限的人,大約也都可以了解這種影片的感覺..一定會
拍攝下一些失敗的鏡頭和成功的鏡頭,何謂成功.包括.動作的難度,
動作的完成度,細膩度.等等..非常多項.因為不是玩BMX的所以他的
難度到多少不知道..但至少直排是這樣,但別忘記..台灣也曾有車神
..台中小熊..和鄭邦中等人物..其實台灣玩極限的猛度跟兇度不會輸
給國外唷!多給台灣極限人..不論是BMX 直排 滑板.多些鼓勵唷!
http://www.bears-bike.com/team.asp?id=4
以上是小熊家族的網站..大家可以多搜詢..不論是BMX 直排 滑板
台灣也是有許多魔人的我知道在..台北..台中..嘉義..台南..高雄
都有直排魔人..bmx就比較不知道囉~~
YOTSUBAJESTER wrote:
好~那我重新解釋
這樣的技巧(除了攀岩車外)在BMX其實算是還好
當然我指的還好的境界是指在玩BMX這個領域
本來看完影片覺得超熱血...看完你的回文更熱血!!!
技巧真的不怎樣麻?
很好奇你的40%是哪些40%
因為據我所知...不少動作都算是難度相當高的!!
YOTSUBAJESTER wrote:
避震器..... 剛看了一下,原來沒有
因為一般大台BMX的前叉都會用油壓管避震.... 沒仔細看~~嘻!
真的會用油壓管避震? 小台的是都沒有啦...大台的真的很少見(還是小弟資質駑鈍?)
大台的為何會裝避震?
很想問你...真的有玩過bmx?
因為感覺你很多都只有講個大概很粗糙...不像之前聽到的那麼專業ˊˋ
ColaYang大大很多都幫我解釋哩!! (甘溫!
godjojo5 wrote:
真的會用油壓管避震? 小台的是都沒有啦...大台的真的很少見(還是小弟資質駑鈍?)
大台的為何會裝避震?
就我了解,早期大台BMX前叉都有油壓避震器,就是登山車那種!
有空自己去找土坡車看看就知道有沒有前叉,會拿土坡車改街道車應該是車架幾何相似 (跳時比較好拉
所以東西都沿用啦!!!
不過多了一對油壓避震還真的蠻難把前輪拉起,力量都被吃進去了,根據玩大車朋友說通常他們都調到最硬
(我自己登山車的經驗
當然以上是我的猜測,我對大車不是那麼熟析,只知道玩法可以跟BMX差不多,但會有一些限制
不過這些限制慢慢被國外神人破解了.......
影片中那台前叉幾乎跟BMX一樣,我也是第一次看到..... 所以才口誤,真是抱歉ˊˋ
這樣的車性能應該近乎BMX(放大版),且車架很類似攀岩車,
可以完成BMX甩的動作和具有攀岩車爬高和定點拉高等優點...
這點只能靠我現有的知識來回答,也許有人有研究這方面的理論可以交給他們來論述~
至於避震效果?
玩過BMX都知道,落下那瞬間基本上是靠緩衝的方式讓力量消耗
因為踩在車上,所以大部份力量都先被厚實的輪胎抵銷了~~在加上身體往下蹲的緩衝
我也只從大概1.5米往下跳過...不像影片那位從橋上跳下來...(太瘋狂太熱血了""
這個協調性真的是要好到不行,技巧也是非常高超!!!!
要讓車子靈活,不可能加太多配備在車上(避震),因為身體動作是直接反應在車上(反應越快越好)
就回應到這~其他請自便便~~
補充說明~
我大部份都是玩街道比較多,公園也會玩一點~
(樓上那位大大想必是高手!!
至於要圖..沒有~~ 只有幾張被人偷拍的照片XD 不好看就不秀出來了!! 嘻
新米bmxrider wrote:
大概看圖就知道地方了...(恕刪)
我的小腿正面幾乎都是傷疤..... 老媽天天在念你以後老了絕對站不起來

其中玩法(技巧)便可斷定以攀岩車基礎的專業車手融合了現在街道式的玩法
要判斷是否為攀岩車不難:
攀岩車又稱之為"慢車"一般多以20"及26"為主,車手把平又寬
因其技巧強調慢速跳躍加上定點及平衡穩定性所以不安裝避震前叉為主
車架上管下彎曲度較大,立管(座管)長度極短,部分車款不設置坐墊(沒在坐又可減輕重量)
由於踩踏力道需較小又不需快速的行進速度,是故前後齒數比接近
可由影片中"踩踏轉速快但行進速度慢"中看出車種屬性
BMX(Bicycle Motor Cross) 輪徑標準為 20" 車手把本體高度約在7"~7.5"
原為20"越野曲道繞圈爭先賽 車種,車架材料由原來的 Cr-Mo 演變至現今多以鋁合金為主體
於1980年間轉變出新的玩法稱之為 Freestyle 的其他玩法
細分為 Flatland (平地花式)、Park(公園道具)、Vert(U型半管)、Dirt Jump(土地騰越)
由於衝擊力道較大,Freestyle車架一律採用 Cr-Mo 材質
另有給小學生使用的 16" 及 較大的 24" 輪徑,少數車種
以上拙辭希望能為大家釋疑
dinobmx wrote:
影片中所使用的為26...(恕刪)
果然是正解!!!
YOTSUBAJESTER wrote:
這邊只回應幾個問題就...(恕刪)
在此補充...BMX即使是24"的前叉也不會是油壓管避震
這樣除了路感不清晰以外運動性 車重通通會犧牲掉
會影響到安全性...
姑且不論26" 24"在影片中好不好辨認
這最最最簡單的問題...都...
不懂實在是沒什麼...裝懂真的蠻可恥的
inben2 wrote:
呃!
我怎麼覺得,這地方是玩滑板用的...
@@...這可以算是極限運動公園...滑板當然OK...(不過有點小)
YOTSUBAJESTER wrote:
這邊只回應幾個問題就不再回應打嘴砲囉
ColaYang大大很多都幫我解釋哩!!
所以給你台階下就不是打嘴砲麻?
提出合理的懷疑也是打嘴砲?
或許你是到你回完第一篇文才開始做功課吧?!
YOTSUBAJESTER wrote:
我大部份都是玩街道比較多,公園也會玩一點~
(樓上那位大大想必是高手!!
怎麼突然那麼客氣了...
依照新米bmxrider大所言怎樣都不會比影片中的強
所以你認為新米bmxrider大是高手
影片中卻不怎樣?
好奇怪的論點...
(新米bmxrider大抱歉...我只是拿你來做個質疑,不是真的要嗆你)
對BMX我什麼也不懂...但是玩我有玩過
也只有玩過...因為摔到腳踝膝蓋都嚴重受傷所以沒有繼續
至於研究就更不用談了...但是多多少少還是會跟朋友聊到
對於您所言真的...蠻恐怖的...
你自己從頭看到尾...我只能用見風轉舵四個字形容
講不過就說...你根本在嘴砲我不想回應...
我想這不是01該有的風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