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請問斜坡為何都用"坡度"不用"角度"

cvspka77924 wrote:
根據課本的公式是 : (地點A的高度-地點B的高度)/兩地之間的距離*100% =坡度百分率

abaama wrote:
坡度百分比=上升高度/*水平位移距離*...就是..高/底..


我有去搜尋一下關於坡度的文章,大部分的網友都寫坡度=(高度/水平距離)100%,而非我認知的行進距離,看來是我錯了,很抱歉,跟各位道歉。

多年來的認知是錯的,現在變成我有疑惑了,請教一下前輩們,如果有一座山(B:高度1500m,山腳至山頂的水平距離 A:3000m),如下圖,那坡度應該是(1500/3000)100%=50,應該沒問題吧。


但我的問題是同一座山,起點A到終點B均相同,但有兩條不同的路,如下圖,那這兩條路的坡度依公式算來應該也要相同吧?
但直覺上第二圖的路應該比第三圖的路來的陡吧?可是不管走哪一條,坡度都是50!能不能請前輩們指點一下小弟的迷惑點吧,謝謝。

奇怪!是不是有了小孩後晚上都沒辦法睡飽?
這麼單純的東西都可以討論得這麼複雜
如果是問說為什麼要用百分比而不用角度
可能就不見得有標準答案
前面就有人提到因為坡度並不平均,所以沒辦法用角度表示
而45度=100%,所以用百分比比較詳細
我也可以說因為大多數人用百分比,跟著用才容易溝通
我為什麼用當然有某個原因
別人為什麼用就還有探討的空間,也是這篇原本要討論的主題

但是坡度的百分比怎麼計算是一定的
就是垂直位移/水平位移的比值,用百分比來表示
表達方式就是幾% (唸percent or pa都可以理解) 或者百分之幾
水平位移不等於實際在斜面上移動的距離,一般人不見得會注意到這點
但是由於道路的坡度一般都很小,這兩個值是近似的
所以有人用地圖上查到的距離(水平),也有人用碼表測量到的實際移動距離(非水平)
結果都是差不多的

另外我想說的是
這種有一定標準的東西,不確定就不要回答,讓知道的人說明就好
因為這並不是心得分享,不是我覺得怎樣就是怎樣
我並不喜歡寫了一堆最後加一句有錯請指正
如果是本有爭議的議題,那就是表達意見,當然就沒有絕對的對錯
但既然是有標準答案的東西,這樣就變成不負責任混淆視聽

還有人扯到什麼單位跟數值的
比跟比值的觀念都沒有搞清楚
4:100叫做比,4/100 or 4%就是比值
%並不是一個單位,請先搞清楚單位跟度量衡是什麼意思

ilovecpp wrote:
我有去搜尋一下關於坡...(恕刪)


這就是位移跟移動量的問題了
假設我從3→10→4,我的移動量是|10-3|+|4-10|=13,但是位移是4-3=1
所以不同的路徑會造成移動距離的差異

一般要算出真正的坡度,就要用實際移動量(假設是斜率固定的斜面)作為斜邊
然後用垂直位移量做為一股長,去計算直角三角形的另一股,也就是底邊長來求得水平位移
(也許可以稱作移動距離較易理解?會用位移是因為必須是單向的,如果來回移動增加了移動距離就不行了)
最後再用垂直位移/水平位移得到坡度
這在我們常看到的坡度(高程-距離)圖上就可以一目瞭然

回到你的問題,從A到B如果選擇比較長的路(移動量比較大)
那麼計算出來的坡度就會比較小(緩)
當然這裡一切的前提都是坡度要平均(斜率一定)
ilovecpp wrote:
我有去搜尋一下關於坡...(恕刪)

水平距離不是指A,B兩點間直線距離,
請將自己當成衛星,像GPS一般俯視圖二及圖三,
所有的移動路線不就在同一水平面了嗎?
不如將分母改為"水平行進距離",這樣也許你會比較了解。
休閒、挑戰、團騎、獨騎-我的單車是豐富的
ilovecpp wrote:
大部分的網友都寫坡度=(高度/水平距離)100%


您只要把

坡度百分比=上升高度/水平距離
改成
坡度百分比=上升高度/水平路徑

應該比較不會被公式迷惑。
兩條路當然坡度是絕不相同的,距離只算兩點的間隔,但是路徑代表你走過的所有痕跡。

mosses1018 wrote:
這麼單純的東西都可以...(恕刪)


如果自己覺得不懂,可能就不會寫了。
就是自己不懂,但又以為懂,所以才會寫錯,也才引得出您這篇精彩的論述啊


引用 Wikipedia 的說明.. (無另外查證)



d = run
Δh = rise
l = slope length
α = angle of inclination

坡度 (Grade) = tan α = Δh / d

請參考
快上慢下真勇腳,能騎能牽大丈夫 v^^v
ilovecpp wrote:
多年來的認知是錯的,現在變成我有疑惑了,請教一下前輩們,如果有一座山(B:高度1500m,山腳至山頂的水平距離 A:3000m),如下圖,那坡度應該是(1500/3000)100%=50,應該沒問題吧。


這也沒什麼..你的想法就是我以前的想法..後來被糾正..才又找到真正的定義
你的困擾也是我那時想到的...答案就是

1.不能只用原點跟終點來計算高度跟水平位移..
不能站在遠方看山..要在山中路上看坡度........

要用走過路徑的投影(想像頭頂正上方有一顆大太陽)加總起來才是正確的水平位移

所以圖2的水平位移比圖1多...故圖1比圖2陡...坡度絕對不一樣...高度/水平位移

所以才會有人說爬坡騎不上去就騎S型..高度一樣..增加距離就會減少坡度
老K wrote:
謝謝你的解釋.我覺得...以前學校都沒學過"坡度"這個單位.滿好奇它的由來(恕刪)


這位同學沒認真上課喔!!!
我記得學生時代有學過,是國中,還是高中地理課本第一冊就有教了吧?記得是如何看地圖、經緯杜、等高線標示這些地理必備知識的章節…與主題無關,這是題外話
ilovecpp wrote:
我有去搜尋一下關於坡...(恕刪)



個人認為啦~~

所謂的坡度,就是當水平距離(y軸)為1、垂直距離(x軸)為100來看的,而實際騎乘的路徑對於水平距離的比值為何,所以才會有(垂直距離/水平距離)*100%這樣的公式。

I大所畫的三張圖,其坡度總和皆為50%,請注意,總和這兩個字,因為第二張宇第三張圖,很明顯的,騎乘的路徑坡度就比第一張小,3<2<1,總和一定都是50%,但是,第一張坡度高,距離短,最累,而第二張比第一張圖坡度比第一張小,但是距離較長,第三張為三張之中坡度最小,但是騎乘距離最長,這就是為何山路都是沿著山蜿蜒上升,而沒有人開像第一張圖一樣的路了,因為太陡了。

以上是小弟的觀點,僅供參考,不負對錯責任喔!

loversader wrote:
個人認為啦~~..


真的是你個人認為而已...

loversader wrote:
I大所畫的三張圖,其坡度總和皆為50%


公路算坡度本來就是沿著路算的,不會有人用你這個『坡度總和』的概念。
因為對行車一點意義也無。
快上慢下真勇腳,能騎能牽大丈夫 v^^v
ilovecpp wrote:
...
多年來的認知是錯的,現在變成我有疑惑了,請教一下前輩們...(恕刪)

有錯誤的資料幾乎是在每個人身上都會發生,有錯真的沒關係,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有改正錯誤的能力,不錯喔~~

ApplePie+ wrote:
...
如果自己覺得不懂,可能就不會寫了。
就是自己不懂,但又以為懂,所以才會寫錯,也才引得出您這篇精彩的論述啊 ...(恕刪)

真的是這樣耶!至少出發點不是惡意要混淆視聽,應該也是想做點有幫助的事情。只要每個人並非別人說什麼就相信什麼,而是每個人也會自己判斷別人說的是否正確,應該是不會造成混淆視聽啦!這裡是公開的地方,自然會出現有正義又有能力的人如mosses大大來說明,事情總是往好的方向發展。
Oops!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