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又有人騎單車出事啦~請大家騎車小心

ranger123 wrote:
嗯嗯.......就...(恕刪)


其實發生意外時若是騰空狀態,人車分離才更危險,車若還在可掌控的狀態可以做為衝擊的緩衝。
若只是轉倒,則其實絕大多數的狀況是足部的扭力夠大會自動脫卡。個人不認為卡踏會增加這樣類型意外的危險性,相反地,我認為大部份時候卡踏對安全性是有幫助的,可以避免腳意外離上踏板造成重心不穩失控。

滾動的狀態下或許人車分離可以讓人體滾動緩解衝擊,但是以此案例而言,即使沒有穿卡踏,仍然會在撞擊後騰空飛落墜地,結果恐怕也不會有異。

下坡真的別貪快,尤其是路線較不熟悉的狀況下,保持自已的安全速度,有正確「讀路」的習慣來判斷合適的入彎出彎點,才是長保平安可長可久的王道。

為往生者深感遺憾,而大家真的要引以為鑑。一點淺見~~
發生意外真的是百感交集~碼表顯示最高時速,不代表當時時速,只能說是碼表曾經出現過的瞬間最高速度!! 我知道的是他騎車很小心,也不飆速....
單車羽球我最愛,溪釣苦花最爽快,偶而桌球或撞球,三五好友樂開懷 http://tw.myblog.yahoo.com/pjj168/
我想表達的是
穿卡踏 並不如大多數人想的一樣
出事情人還會跟車子黏在一起
因為卡踏在力道夠大的情況之下
就算不是往脫卡的角度脫卡 也會分離
除非是定竿摔倒 才會比較容易看到人跟車子還黏在一起
希望大家不要因此而排斥卡踏
不然一直灌輸"卡踏是危險的""穿卡踏一定會摔倒幾次"這種概念
搞的新手排斥上卡踏,或許哪天傳到哪個白痴政客耳邊 就會又多了一條
往後公路上面騎單車限速15公里 並且禁止上卡踏
總之,出門騎車自己要小心就對了

昨天下午看到有線新聞,某台還打出三洋集團小開,騎"重車"墜谷身亡......由此可見,台灣的記者的素質有多爛了(從這裡就可以了解,未經查証就播出的新聞有多少了)
今天早上才騎車經過事故現場
真的是很陡的下坡彎道
路上的速限是50(印象中,106全程速限都在50以下)
如果騎到58
真的太危險了!

老板們

請問你們有沒有良心

要害多少車友家破人亡

一昧提倡競速用卡蹋

摔死了

又說使用不當是當事人問題

商人唯利是圖
新北市三重區有4條捷運線,蘆洲線已通車~機場線~新莊線已通車~環狀線CP值最高,謝謝.
輕鬆騎 wrote:
老板們請問你們有沒有...(恕刪)


一切是駕駛的習慣....

賣法拉利保時捷的也沒提倡路上飆到200km...
請勿購買韓國品牌,買伊索比亞的產品人家還會和您說謝謝,買韓國產品他們只會笑你笨再桶你一刀
xingwong wrote:
總之,出門騎車自己要小心就對了

昨天下午看到有線新聞,某台還打出三洋集團小開,騎"重車"墜谷身亡......由此可見,台灣的記者的素質有多爛了(從這裡就可以了解,未經查証就播出的新聞有多少了)...(恕刪)


因為上次才一台......

反正騎重車會被寫...
習以為常了

反正現在的新聞
大多報 憂不報喜
都是負面的


我倒是沒看到有線節目的報導
只能說同樣是 小開
因為不是X車,無法炒熱話題性
就不報導
反卡踏的也不是第一天就反了!
推卡踏的也不是第一天就推了!

有沒有論點依據,自己判斷就是了

呼籲下坡不要衝的,一堆
但是遇到下坡時,沒衝會死的,也一堆 ......

總之 ...... 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比較重要!

01 上有些人說的,聽聽就好了,不用太認真!
維士比集團董座子 騎單車意外亡
TVBS 更新日期:"2009/03/21 10:16"

知名企業三洋維士比集團的董事長陳和順的兒子陳昱廷,今天上午意外過世!陳昱廷上午,和朋友從台北縣平溪鄉,騎單車到石碇鄉,但行經一個下坡灣道時,疑似車速太快,人車跌落30公尺深的駁砍下,被附近民眾發現後,緊急送醫,但還是無法挽回一命。

人車跌落30公尺深的駁坎下,當時目擊者遠遠望去,還以為只有一部自行車,走近一看才發現,受傷的騎士陳昱廷,全身多處擦傷,已經昏迷,警消抵達馬上進行CPR急救,但送萬芳醫院後,還是回天乏術。

死者陳昱廷,是三洋維士比集團董事長的兒子,上午11點多,他和車友從平溪,一路往石碇挺進,自行車上的紀錄器,顯示他騎了58.8公里,但來到知名景點姑娘廟附近,遇到一個大急轉彎,他疑似車速過快,衝到對向車道後,連車帶人,跌落30公尺深的駁坎下。

警方在路邊水泥護欄上,發現好幾道擦撞痕跡,初步研判是一起單純意外,但當時陳昱廷和近十名車友,一起出遊而且一直保持在隊伍中間,為何前後車友,沒發現他不見了,令人不解。

媒體的報導,聽聽就好

樓主提供的消息,我也有看到....其中一家報導

消息發生

就單純是一位愛好單車的車友意外過世

應該是要省思(我自己下坡也很愛享受風馳電掣的感覺)

而不是在研究如何死法

導致1.下坡58公里時速2.公路車上卡踏來不急拖卡3.車友見死不救等說法

應該讓媒體知道 他們無法影響有智慧的人

反而是我們去影響媒體播報有深度內容的新聞...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