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騎車如何借力使力呢???

chiu.yam wrote:
還有教人用單腳踩咧~~很快的你會發現什麼叫做小腿抽筋~~
...(恕刪)


這種方法, 在20年前歐美教練都是這樣來講解, 只是別忘了擋位要適當.
我記得去年 Velonews 有一文章 "100%效率的踩踏" , 裡頭也是有提到在訓練台上單腳練習, 雖然不容易,但卻有很多人都是這樣訓練過來的. 所以,我猜是您所提到的日本選手說的練習方式不一樣, 但不代表這方法是錯的.
楠河 wrote:
迴轉率238?閣下的...(恕刪)


小弟的大腿跟小腿是天生比較粗的,有一個大蘿蔔


那個馬錶是可以紀錄最高max瞬間的轉速
就像你說的,全身的力量都要用上,手掌、手臂、腹肌、大腿及小腿都要用上
頭很自然,眼睛根本就不可能看碼表

由於飛輪的慣性很強,所以要感受他的慣性來踩踏
不曉得飛輪跟訓練台是否有所差異


小弟也只有瞬間上去,第二次就沒辦法了,而且還真的有感覺的氣力用盡的感覺
可惜那天沒帶相機,沒有拍下畫面來

To:apple_
chiu.yam
楠河


能在這遇到老手講課也不簡單
可惜小弟沒法加分
不然就重賞分給三位大哥


小弟我車齡也至少13年
雖沒參與大型賽事過
我也並非教練.選手級人物
也只曾在楠梓受過短期訓練


我在外傳授一些車友基本的騎乘技巧
很多人也只是我在"唬濫"罷了
也就讓我自己懷疑是否真的有練過
而騎了13年的"假車"


騎車不是以訛傳訛
而是要把你融入車子
要自己去體會
一般騎車不必公式
身體或車子納入了公式
也不見得會騎的快




我也要拿張板凳來聽課....
聽各位前輩的一席話....
讓我受益良多......

~~請各位前輩繼續開講~~

Arbicool wrote:


看到這邊真的感覺...(恕刪)

無所謂為的技巧.每個人.肌肉發達不一樣.善用你的感覺.一句話.就是操.肌肉會告訴你.首先.先了解自己.才能駕馭你的車.尺輪比配速很重要.每個人須求不一樣.要了解怎樣的配速.是最適合你.用各種不同配速做比較.從坡底.以最大的能量直衝至坡頂.經過幾回測試後.大腿會告訴你.那種配置是你須要的.再擬訂自我訓練計畫.相同路段以來回不斷訓練.操至大腿疲累為止.以此類推.慢慢加長里程數.慢慢加重齒輪比.日積月累.練功必成.換醒你的肌肉.人人有功練.我是懦夫救星
姿勢很醜但是實力很強,我印象中我們這裡有一個老選手是這樣,他叫做李安祥,當他再拿山路冠軍的時候,香港的黃金寶還在主集團找人擋風。

至於我稱不上什麼大師,只是這幾個月踏入選手生涯得到的一些結論,要當一個強手,付出的痛苦將是你獲得喜悅的一萬倍,至少在你得到好名次之前。

不少人沒看過真正操訓練台慘成什麼樣子,各位只要試試看用53/19的尺比去操5分鐘140轉,大概就能體會那種感覺。而且你要保持屁股不能騰空,否則你根本沒辦法練習到小腿在高迴轉率的劃圓動作,身體也要盡可能保持平衡。

總之,選手的生活,不是在網路上打打文章就能解釋明白的,因為有時候,那真的不太人道。


另外有人提到了卡鞋的用處。

這裡我用我淺薄的觀點解釋一下卡鞋在公路車賽的重要影響:

用處有四:初學者矯正踩踏位置、練習往後拖、提的力量、衝刺時改變踩踏角度、還有讓你的下半身的姿勢更穩定,減少不必要的出力跟錯誤。

初學者要習慣踩踏角度,相信只要有「正確」調整並使用卡鞋的人一定都感覺得出來,所以不贅述

而練習拖、提的力量,除了是平路節省體力的方法外,也是爬山高密度巡航、抽車時很實用的技巧,只要觀察一下選手的腳,會發現成績越好的人,他們抽車時腳掌的幅度變化越明顯,也越得當,騎車時需要用到的就是這種輔助的力量,我的教練曾跟我講過,在五十公里的爬坡戰中,你大腿前面的肌肉用了七分力,後面的肌肉幫忙了三分力,五十公里下來差多少?而且在運動生理的角度,肌肉平穩的交互作用,讓呼吸渾環系統達到一個穩定的狀態,乳酸的堆積跟疲勞就不會這麼強烈,這也是所謂爬山的「節奏」。

衝刺時的角度,各位可以參照爭先賽,會發現速度起來後,腳的角度幾乎都像是用插的,普通踏板不可能應付這種狀況,狗嘴套又常常掉皮帶,那是為了急速提高速度,用體重跟大腿的衝力壓下踏板的方法,在訓練台上也可以看見,不過速度慢時仍有這種習慣,就會是一種十分不好的毛病,它會讓你緊繃的小腿肌在中強度的情況下就有抽筋感。

最後下半身姿勢......

這點爭議很多,不過不能否認,騎車姿勢漂亮的人多數速度都不慢,不少人的腳十分的偏,我們是被要求要內八,腳後根要微微的外斜,其他更漂亮的姿勢還有上半身的微微運動,看起來沒有,但實際上肌肉仍然在參與踩踏的工作。

借力使力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uzs1ipnOmg
chiu.yam wrote:
※小技巧~你爬坡坐姿所用到的肌肉群跟爬樓梯所用到的肌肉群差不多,主要還是在大腿上,所以爬坡要練好的話,能走樓梯就不要坐電梯,騎車本來就是要節能減碳嘛~坐電梯就少了那種環保的意義了,你們說是不是~~各位加油!!


這點我認為是因人而異。

每一位上坡選手在踏板出力的位置不太相同,使用的肌群也有相當程度的差異,練習爬樓梯能不能提升上坡的成績,應該還是得看上坡踩踏的方式。


而我認為,踩踏的畫圓,不能從高迴轉速下手,反而要從低回轉速開始練習,因為初學者光是要在 100RPM 下穩定屁股都有困難,在那種狀態下根本不可能要求他還要能夠順暢的畫圓。

我大部分看到的情況,是在100RPM 時,明顯下踩的的速度高於拉起的速度,也就是說:來不及拉起來。

所以要慢慢由低而高,先在低回轉速下體會畫圓,了解哪個點之後就要開始收腳,之後再慢慢要求提升迴轉速,另外,若是以一般休閒、運動騎乘來說,先學會有效率的踩踏,會比學習高迴轉速要來的有用。

www.cycliving.com
chiu.yam wrote:
我是認為~
你能去適應那台車就能把那台車的性能做到最好~~
不要讓車來適應你~但也要把車架調整到適合自己~~
今天有人說坐太高你就調低~~
明天有人說手把太低你就調高~
騎車的姿勢是要你好使力的~~
不是騎別人嘴巴講的~~
我也看過姿勢很醜的拿過全國冠軍阿~~



這點講的真的很好,我要替前輩推。

單車的 Fitting 不是看公式就能決定,那只是一個基礎,一切都是以你練習以及你自己的特色去設定的。

我以前也照書上的公式設定車子,結果就是弄得全身痛。

後來找前輩幫我看設定,才調整兩個地方,酸痛就減少一半,之後我又在每周的訓練裡面,慢慢的調整坐墊、把手,現在的騎姿就整個很舒適,200KM 下來,除了大腿的乳酸堆積跟疲勞,沒有感覺任何不適。


然而這個設定,跟當初前輩給我的、書上的公式寫的,已經差了十萬八千里。
www.cycliving.com
chiu.yam 前輩說的是~~~尤其是這段:
座墊高度調整:你想像拳擊手在快速出拳時會不會把手肘整個伸直,答案是不會的!做迴轉動作也是一樣,如果做得太高腳在踩到底後幾乎整個伸直的話迴轉的動作一定會卡卡的!

之前椅子調整到腳伸直微彎一點(真的只有一點點哦,遠看像是直的)。
看完影片後,再把椅子調低點,調到類似影片那種彎的程度,
騎起來就比較舒服多了,且劃起圓來有比較順了說,但還是要再多練習點。

另外上坡的借力使力:
小弟是利用身體站起的重量,配合身體左右的規律踩下去的,
當遇到較陡的坡時,會再用手的力量去拉把手,以加重身體向下的力量..
再加上腳抬起時,用卡踏把踏板拉起..
不知這樣是對的嗎??

還有前輩們在平路騎車巡航時,都是以迴轉Keep速度呢?
還是以較大的齒比keep速度呢?還是輪流的使用呢??(假設速度在30~35k/hr)
因為小弟覺得用迴轉Keep速度比較輕鬆也比較省力...



chiu.yam wrote:
先說迴轉技巧吧~~練...(恕刪)
吃平凡的飯,過平凡的生活,但要做一些挑戰自已的事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