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手」是中文,表示到手。白居易有詩句:「官職聲名俱入手」
「入荷」是日文,表示進貨。台灣人大多直接使用漢字。
「敗」的確是英文BUY的音譯,但選字頗有翻譯信達雅三味,令人神會其花錢揮霍的無腦痛快之感。
語言文字的演變與時俱進
各位也無須為「外來語」的各種用法、譯名大感意外
像余光中也曾執文表示「粉絲」(FANS)的譯名充滿趣味
實在無須太鑽牛角尖
倒是有人提到現在人(尤其是年輕人?)使用女王、公主等詞過於虛假、矯情
但我卻認為這樣的用詞遠比中國傳統使用的「賤內、拙荊、犬子......等」來的親切
原因無它
實在是上述那些用詞早已過時且充滿男尊女卑、父權膨脹的錯誤觀念
至於當今學子中文低落
我想羊毛出在羊身上
那是整體的教育政策、體制、社會環境、文化衝擊......等諸多原因所造成
無法一概而論
更不能憑此將所有新興用語、用詞貼上「不知所云」的標籤
chlron wrote:
入荷 是日文的漢字 入貨的意思
網路是世界性 網路上的用語 不能用國學程度來評斷
在其他國家 每年也有不少新用語出現
經審核後 將有些新用語編入辭典
我只能說 在網路上 不能適應的人事物 只會更快速被淘汰
...(恕刪)
這個我倒是不能認同,不能適應新的事物可能競爭力會差一點,但淘汰還要看狀況...
以入荷來說,我們都是說國語,這個新的名詞畢竟還不是主流,用的人也許不少,但比例還是很低
等到新的名詞成為主流,再來使用不是很好嗎,說的話大家都聽的懂何樂而不為呢?
新的名詞固然是好,但是正式場合或文件,或者是大公司或廣告,都沒有這類文字的出現,有它的原因
我的觀念還是能說國語就說國語,畢竟這是我們中國文化的特色,其他外國人想學還不太好學
biglalaman wrote:
這個我倒是不能認同,不能適應新的事物可能競爭力會差一點,但淘汰還要看狀況...
以入荷來說,我們都是說國語,這個新的名詞畢竟還不是主流,用的人也許不少,但比例還是很低
等到新的名詞成為主流,再來使用不是很好嗎,說的話大家都聽的懂何樂而不為呢?
新的名詞固然是好,但是正式場合或文件,或者是大公司或廣告,都沒有這類文字的出現,有它的原因
我的觀念還是能說國語就說國語,畢竟這是我們中國文化的特色,其他外國人想學還不太好學
題外話
我是中文系畢業
也曾兼職教過作文班、國中基測班
對於中文使用與吹毛求疵
只會多不會少
但是
我們現在不就是在網路上使用文字嗎?
真的無需太嚴肅~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
還能怎樣?回家罰寫20遍嗎?
事實上~你去翻翻古文觀止、唐宋散文、甚至是明清小說
流傳到現在依然在使用或是沒有使用的語句
它們之所以被留下
或是被淘汰的原因
誰都搞不清
說句不負責任的話
時間會證明一切
所以~這根本不是我們所能掌控的文化問題
想太多只會讓自己提早少年白
頂多就是當老師的教學生不要太白目,別把網路用語寫到作文裡跟自己的成績過不去
當主管的看到句子狗屁不通的企劃案再丟回去要員工重寫囉
至於01
當然就是要用大家慣用的網路用語啦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