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妙龍 wrote:
先說明這不是一篇開戰...(恕刪)
兩年前朋友開的G排店來了一個澳洲人,進來看了一下問他可不可以每個月寄三輛某一款車到澳洲給他,每月由他的台灣友人先付現再寄出單車。一年前我家附近G排直營店剛開沒多久,一個老婦人進來要買九台TRAMCE 0,直營店調了五台,另外四台朋友的店賣給她,通通都是不用拆箱直接寄到波士頓。後來這老婦人又陸陸續續買了好幾輛G排的旅行車同樣寄到波士頓。這兩個人有辨法騎那麼多車嗎?
裝在G排的FOX F100 RLC 和裝在M牌或者其它牌同款的避震器,市售價格有沒有一樣?廠方建議售價二萬多不是嗎?但也有一支一千多的避震器。
車架有幾千的也有數萬的。
坐墊有幾百的也有上萬的
輪組有幾千的有數十萬的
變速系統有幾千的也有數萬的
手把有幾百的也有上萬的
零零總總同樣的零件有十分便宜的有十分昂貴的
車廠不過做車架,再把這些零配件裝上去,把車架拿掉不去計算,高價車貴的還是那些零件,你可以選三千元的車架,一千五的前叉,兩千元的輪組,三百元的輪胎,二百的坐墊....一輛車沒有多少錢,如果還算太貴可以去賣場買二千就有了。如果你要FOX前叉,一級輪組,全碳纖車架,一級變速器‧...........嫌貴,我去買賓士時我會對車商這麼說,不過一台車別的牌才賣五十萬。當然我也希望花一萬元可以買到一級車。

其實這問題不只是在單車,熱門的商品幾乎都是一樣。商品的定位本來就有高低階之分,供不同屬性的買家來選擇。手錶、攝影器材、單車...汽車不都也是?一部入門單車上萬有人覺得貴也有人覺得便宜,重點是自已要騎得開心,先前小弟也買了不少昂貴的攝影鏡頭(傳說中的中毒
),對於平價的鏡頭根本考慮都不想考慮,後來日子一久(毒氣消散
)發現太多鏡頭一來使用率不高,出門也沒辦法全部都帶齊,自已喜歡的是自在的拍,而不是把金錢花在昂貴但不常用的器材上,了解自已的目的後,器材也讓手給有緣人了。拍謝扯太遠,版大的用心很好,全民有部品質好但不太貴的車騎當然是好事,最好每部登山車都是xtr系統,mavic輪組..然後只賣我兩萬塊
,但是很拍謝,市場機制就是如此,理想永遠只是理想罷了。回歸一句,買可以負擔的車,常常騎,開心騎才是騎車的目的呀


內文搜尋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