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什麼姿勢,其實你能有個能用很久的姿勢就很棒了。遇過很多善長抽車的,大多善長一種。由於大家遇到很容易就互抽起來,所以大多會看一下。像我個人常用三種在抽的實在不多。
大至上分為搖把手跟不搖把手,還有像康康舞那樣兩個都搖。如果你目標是長距離的騎乘,會建議你學不搖把手入門,兩個都搖是比較難的。搖把手最容易入門卻最容易吸乾體力。
不搖把手又可以分為身體重心左右偏擺跟靠腰力讓臀跟大腿左右偏擺。車身其實大多會跟著搖,你不需要在意車身到底有沒有跟著搖的問題。
不搖把手的抽車,其實就是站著騎的變形,你千萬不要被一堆錯誤觀念引導了。站著騎是很重要的入門,站騎之於抽車,就好像漂浮之於游泳一樣,絕對是超級重要的。它能夠幫助你練習抽車時重心的穩定性,你的重心絕對不能跟著你的動作上下亂跑。
另一個入門則是深蹲,基本上好的抽車,就是把你的體重往下壓,你練深蹲去抓特定角度,有個角度你的肌肉群不會特別酸,用這個角度把體重往下送,迴轉速保持在50-60之間。
把握站騎跟深蹲的特定角度,交互練習,兩個入門要領都能上手之後,就開始找個穩定的長坡,然後一次抽個一兩公里不坐下,最後你就會得到屬於你風格的抽車了。另一腳要不要往上拉的問題,我是建議等你能有穩定的抽車之後再練。
不用一直拘泥在這個專有名詞上面,上youtube看看公路車比賽其實大概就知道怎麼抽了。
如果爬坡,齒比的配置很重要,對大部分假日車手後飛輪至少要配11-28,大盤用CT盤(50/34)
alffu wrote:
腿力才是王道(這是單...(恕刪)
像這位苦主應該就是齒比不對,參加鐵人的齒比應該都是以平路居多,
爬坡用輕齒比比較容易騎得遠,踩得輕乳酸不易堆積,這樣腿不會騎一下子就沒力,
爬坡的體重也很重要,你要拖著額外的重量往上爬也事件累人的事情。
他朋友騎小折可以輕鬆踩是因為力矩不一樣,但是小折到了平路就一定被公路車海放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