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徑大(26吋登山車)--->抗力矩大
輪徑小(20吋摺疊車)--->抗力矩小
其他零件等級條件/正面風阻都不考慮的話,直接抵消輪子轉動的抗力矩是無時無刻不在消耗肌力的
應該要加入探討---> "下肢肌群的耐受閥值"
小輪轉速高but每圈行進距離短=相對肌耐力趨向(快而輕)
大輪轉速低but每圈行進距離長=相對爆發力趨向(慢而重)
因為變數高於三種,所以以簡單的數學/物理來計算誤差太大,最好還是簡單的就實驗結果來統計比較快...

有專攻運動生理學相關的大大們可否提供相關數據..? 我記得小時看過類似文獻

人類的肌力表現跟基因有關,每個人不同..但是如果大家都覺得其小折比較快的話,應該是人們普遍下肢肌肉群對於騎單車環境下的"快而輕"模式比較有耐受性呦!
提醒大家一下騎單車再短的路程都超過10秒吧...人體爆發力的能量供給極限約莫10秒而已喔,就是說就小弟的認知騎單車運動其實偏向肌耐力的運動型態...那開板問題的答案應該不用計算可以"猜"到了吧

一切只是趨向~趨向~趨向而已!
PS:小弟沒去夜騎,在家沒事就喝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