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是甚麼樣的輪組可以輕鬆維持時速 37 公里以上啊 !

marx1964 wrote:
每次看到類似文都覺得...(恕刪)
哈哈139爬坡均速有20幾喊弱,那我們這些老人家不敢騎車了哈哈,很強了。光中彰那4公里8%坡均速就已經被拉下很多,148至鳳山寺連續3~5%可以保持20已經非常厲害了,這裡說的別太認真看。不然我們這些老人還真該準備棺材了,中投37均速算飛快好嗎。(但我猜想應該有順風)
patrick753 wrote:
嗯,其實 STRAVA...(恕刪)

簡單一句,練就對了,而且跟別人比也沒意義,那些比你強的不知花了多少時間練車才有那些數據,更別說是那些職業的了,只要比昨天的自已強就很厲害了,想要短時間變強,與其花錢在裝備上,不如花錢去找個專業的教練來的有意義,不想花錢的話,買本聖經來看或上網找資料也會比亂練來的有效率一點。
說真的一直在外面騎車進步有限
大概會卡在某個點就停滯不前

若是真的想要再進步的話
買訓練台在家中間歇騎一小時勝過在外面騎兩三個小時
若是不想買訓練台的話就去健身房吧
只針對大腿和核心練肌肉群
練的想暴龍一樣上細下粗的體型輸出功率就很高
只是一般非職業車手,練成這樣一點也不美觀就是了 @@:

patrick753 wrote:
你會錯意了 !...(恕刪)

懂了

離開這種幾分鐘的時間,要輕鬆維持時速有37km/h不輪車,那我也投那種有[神秘原力]的動力輪一票.

很多市民組能在管制賽道獨推到這種境界,但是愛講話的我幫忙搶話...他們有用力不太可能用輕鬆兩個字帶過.




patrick753 wrote:
最近在一些拍賣網看...(恕刪)


難得看到一起騎這路段的同好!

我平常是從中和過華中橋~然後沿著河濱一路騎到社子島涼亭再折返到福和橋在回中和

同樣路段附上我最好的成績給你參考

這邊沒順風基本上要破30非常拚,我也是在風神的協助下才有這樣的成果(自爽成分居高)
而且這個路段因為是河流交會處,風向非常紊亂,今天我就被大逆風玩死
所以數據看看就好別太放在心上~均速還是要看長途的比較穩~
我個人是認為要看輪組的差異~最好是用50公里以上的路途去測試會比較準
但是畢竟人的因素才是最大關鍵XD

我的輪組使用的是2016年的紅跑0
體重是......108KG
以上提供我的資訊與您分享


patrick753 wrote:
最近在一些拍賣網看...(恕刪)


可能要養一隻小鬼在後面推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DeMUHI0mq4&feature=player_embedded#!
cavalier1636 wrote:
難得看到一起騎這路...(恕刪)


同好+1
景美到社子島涼亭也是我主要練車路線
來回約40K
一般均速大約都30kph up



身高170kg 體重58kg
普赫馬 Brave 鋁車
耳聞精英組選手, 賽季來時每天要踩訓練台>4HR
若這樣訓練應該那段路,時速要>37KM/HR,應該很有機會
不要說沒時間等等藉口,只要有心就辦的到
小弟我無心~~所以辦不到XD

其實很羨慕國外有平坦車少的地方, 可以練車
台灣沒有紅綠燈可以練車場地真的很少
若台北蓋私人自由車繞圈場地, 不知道可不可以維持??

patrick753 wrote:
最近在一些拍賣網看到...(恕刪)


沒順風獨推,要輕鬆上37km/hr,很難

順風,還要看風速,但這也沒意義,

況且,6分鐘的計時段,若真要看成績、排名

就是看你的間歇能力。

拉長距離,黃亭茵的數據才是你該參考的,

好的輪組並不會讓你輕鬆多少,而是在你快掛點的時候,

還能用殘存一點點的【膏】帶你往前走

有機會還是多去練練【坪林-->縣界

這種長緩坡,把耐力、心肺基礎打好

P.S 看到紅字,你應該對我會有印象


其實我比較好奇的是,
為何選手一樣在台灣練車,
均速可以提那麼高,
難道不用等紅綠燈,

還是他們補給車裡面有紅綠燈遙控器,
可以自由控制,
不然停停走走我很難想像均速可以超過30。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