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請問使用無內胎後,破胎怎麼辦?

我前幾天剛用捷安特的無內胎系統,我是覺得不錯,如果在外遇到破胎是補胎液補不起來的洞,就是拔掉無內胎的氣嘴,塞條內胎進去,外胎洞太大的話要貼補胎片或是塞100塊,回家後再把外胎換掉回復無內胎系統,不過有個缺點是胎壓漏率很快,大概兩天就會漏到不打氣沒辦法騎的地步,至於和有內胎的效能差多少,我無法比較,因為我是換車時一併換無內胎系統
Qoo wrote:
要不要灌補胎液是要...(恕刪)



也不是所有的框都能支援無內胎系統 , 如果是支援無內胎的輪組


大部分在全新購買時就會將氣嘴或是連同一些小配件一起出貨


真的要自行改裝無內胎 , 添購的項目就是外胎 & Q大提到的那些配件 ( 專用襯帶 & 專用氣嘴 , 補胎液 )


雖然無內胎的價格看似不低 , 但是從一般的正常通路購買1條 一級外胎 也是差不多那個價錢


而且還要去思考 , 不管是OPEN胎 / 管胎 還是無內胎都是消耗品 但是無內胎到底值不值得你去改??




像我自己跟同事約騎台9碰到爆胎 , 先在玉長公路前的7-11樂合店借打氣筒 , 一路南下騎到東里再打一次氣 , 之後原路折返回到樂合小7最後一次打氣 , 狼狽的沿著193騎回去瑞穗


當天陪騎的同事們都覺得我9X的噸位 ,打氣三次 撐將近80公里根本是神話
( 其實是沒有區間車可以搭 , 不好意思麻煩同事開車載 ; 只好硬著頭皮騎回去 )



所以你問我會不會重回OPEN胎的懷抱 , 自己親身經歷過是不會再回去了 ; 那版主你要不要入坑呢






mkmoney wrote:
真的用過tubeless...(恕刪)
ycchengr wrote:
我前幾天剛用捷安特的...(恕刪)

可以先準備一盆水,然後將輪胎的氣打飽,再來把輪組浸至水中,水位要高於輪框與輪胎的接縫處,看看有沒有小氣泡,若有則該處漏氣,若無則旋轉輪組來尋找漏氣處。漏氣的部分就讓補胎液來補,若是漏氣處在框與胎的接縫處,則平放輪輪組讓補胎液來補,提供大家參考。
公路車無內胎tubeless輪組及外胎,
請參考以下個人心得:
http://blog.xuite.net/mkmoney/twblog/245461020
我的車是直接用一般的open框改無內胎,基本上就是框上貼幾圈止漏襯帶,裝胎,灌補胎液,打氣,完工。

裝了七八個月了吧,因為我習慣每週補一次氣,漏氣速率我覺得還好,與原本有內胎時其實沒有差太多,都是100psi掉到7~80psi的程度。

騎乘感覺的話,支撐性很好,但可能胎壁硬,整體感覺就有些偏硬,我反而覺得有內胎時較為舒適,不過遇到2~3公分的路面起伏比較安心,即使胎壓只剩6~70psi,直接騎過去也不會有撞框的擔憂。踩踏感的話,一開始會覺得比較重腳,久了慢慢也就習慣了。

mkmoney wrote:
公路車無內胎tubeless...(恕刪)


剛好我也經常騎平路少爬山的,路感舒服有這麼明顯?
反整現在車上外胎還沒磨平,要換時就玩玩無內胎好了。
無內胎系統有標榜防刺的嗎?
無內胎輪胎多了大約100公克重量,輪胎側面明顯比有內胎輪胎強很多。
ken-breezer wrote:
無內胎輪胎多了大約1...(恕刪)

不是所有的無內胎都比較重,像Schwalbe Pro One 23C 一條約235g, Vittoria open corsa speed (TLR) 23C 一條約205g,不過價錢貴就是了



小弟二週前也換了無內胎今天颱風過後坡璃刺了大洞,當下補胎液有發揮作用,但回家我還是拆外胎補了一下,無內胎的外胎真夠難拆裝的
我有管胎輪組
也有OPEN胎的碳框(前輪燒框)
不過現在用美國鷹的無內胎輪組
以目前騎了一年的心得來說
好用
騎出門心安度也高於管胎與OPEN胎
如管胎般不用擔心瞬間沒氣(我有打事前補胎劑)
如OPEN胎般,如真的破太大,塞條內胎進去繼續騎,回家再進一步處理
10月要騎這這套系統去第三次環島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