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一直爬山路, 爬山就會變強嗎?

阿凱一天騎200k,包含梨山山路
他曾經說過,一場爬坡賽只要比去年進步10秒,就代表今年有進步了可以對自己有交代

爬山要強不用一直練爬坡
我有一個金門的朋友金門哪裡有什麼高山可以爬,幾乎全平路
他一天只有騎一小時,但有做間歇的自我訓練
前年武嶺是4小時45,去年是4小時整,今年我想應該會再進步
4x歲...

A辣愛怕跑 wrote:
阿凱一天騎200k...(恕刪)


寫錯了啦 一天 2000k 怎麼可能?
你要不要去配副眼鏡?


000000000000

A辣愛怕跑 wrote:
你要不要去配副眼鏡...(恕刪)


已配 xd

的確是我看錯 ( 奇怪 我已經檢查好幾次了說 ? )
怨念聚合體 wrote:
攻略長途路線最重要的是配速,攻略長坡更是如此
一段長坡沒騎個三次五次(甚至更多),難以找到最佳配速方案


同意

但Thray兄應該不只一次跑武嶺、塔塔加

配速方案也應該早有個底


怨念聚合體 wrote:
而風櫃嘴,這得看是從哪當起點
如果是楓林橋,那也不過是4.3公里而已


確定?

楓林橋到風櫃嘴號稱6.5K,實際測量至少有6.25K

坡度分析


怨念聚合體 wrote:
要是有在練抽車的人,就算山路連抽7公里也不是不可能


一個能夠風櫃嘴整段抽車直上,武嶺卻只能騎出4.5小時的成績

這~是~不~可~能~的

風櫃23分半,對於業餘車友來說,

這要有很強的無氧能力才辦的到(業餘菁英排除)
瓦斯槍 wrote:
確定?
楓林橋到風櫃嘴號稱6.5K,實際測量至少有6.25K

你的里程對,我錯
住新北,久沒去騎風櫃嘴,里程都忘光光了
之前是用GOOGLE標了兩點算里程,然後我標錯點了

瓦斯槍 wrote:
一個能夠風櫃嘴整段抽車直上,武嶺卻只能騎出4.5小時的成績
這~是~不~可~能~的
風櫃23分半,對於業餘車友來說,
這要有很強的無氧能力才辦的到(業餘菁英排除)

配速方案不良豈止成績差,半路崩潰都有可能
別說武嶺這種超長坡了,就算只是北宜的新店-海倫咖啡我都看過有人半路體力崩潰

再說了,爆發力跟配速完全是兩回事
並沒有爆發力超強,爬長坡就必然超強這種事
要不然職業選手幹嘛要有全能型、衝刺型、爬坡型、耐力型這四種類型之分
衝刺型選手直接幹掉全部選手就好了阿
先問個最原始問題:上卡沒?

沒上卡時候後半圈還會搭在踏板上[扯後腿]

上卡後要搭配的肌肉群變多 核心 背肌 臀肌都會用到

一樣道理 要讓核心 背肌有力 在單車椅子上是練不出來的

要配合重量訓練才會有顯著成果

你去看職業車手菜單 也有30-40%是在健身房

TONY1978 wrote:
沒上卡時候後半圈還會搭在踏板上[扯後腿]
上卡後要搭配的肌肉群變多 核心 背肌 臀肌都會用到 ...(恕刪)


其實...不一定....因為我以前用卡踏也沒在回勾,都只有下踩....
你可能會問我那幹嘛上卡踏?
其實就一種獲得強力裝備實力就會大躍進的幻想唄....

現在騎車,沒用卡踏,反而有在回勾,
大概到4點鐘方向都還能出力,
抽車也能勾,但是隨著轉速加快,會感覺愈來愈浮動,有點恐怖...

爬陡坡的時候,以前就是坐姿雙手拉+前腳硬踩,一凸一凸的凸上去,
現在是靠著兩腳一起出力轉上去,感覺差很多...

只練單一爬坡,強度只能在一定強度區間,騎一整年進步有限
所以很多單車社團流行挑戰爬百趟爬坡,我都不感興趣
間歇跟長途有氧都要練,尤其是長途有氧
有氧基礎是從小扎根,一般人都很爛,一般人也很懶得練
我都推薦晚上騎台北河濱一整圈,可惜太多均速40神人瞧不起河濱
自己騎車習慣好,意外自然少,有白目幫你換新裝備不是很爽嗎
至於怎麼練跟怎麼搭配功率課程,學問非常高
功率計整年體能都可以監控,報名挑戰賽可以騎得舒服些

有錢有閒還是可以找功率教練幫你排
都是人因工程,教練要有十足經驗,課程才有質量
不過台灣這塊市場感覺比客製單車還淒涼
我是假日車手,因平時需把時間分配給游泳與慢跑
所以只有週六或週日選一天騎車

我的練習方式是繞台北河濱兩圈,約136K
掛小盤拉迴轉速,盡量維持100以上,巡航速度最快只有27-29,大多是25-26

本月共練了三趟
除了練習路線中必經的深南路爬坡每次都進步外
上週抽空爬了趟一年沒騎的劍中劍也有進步
練長途,山路也進步,確實證明一些車友分享的經驗不假。

河濱騎乘雖然狀況會比較多,但比較集中在清晨與傍晚,像我五點多騎第一圈的時候就要比較專注些,但第二圈正值大太陽基本上就不會有太多人

供你參考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