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shiro845 wrote:
但對我來說
變速就是靠感覺的
平路山路能夠讓我騎的順就好了~
有時候弄得太科學都是數字,就太神經質了....
數學的好處,是可以讓你更了解自己的車子,充分利用你車子的檔位
憑感覺的話,有些擋位你不容易有機會try 到
像我的giant flight M3 前面最小盤居然還可以搭配到5,6 檔的小齒 ,不會太斜,也不會磨到中變(因為中變有微調功能)
這樣,我可以善加利用飛輪的各個齒,而不會只磨固定的幾個齒
我這種弱雞,最常用的檔位就是
1-5,(2-3), 1-6, 2-4, 2-5, 2-6 (gearinch分別為44,50,53,60,68)
不過我在市區或河濱,2-6就很少用了,所以我才歸納1般的city riding大概合適的範圍是40-60
我的D7也是, 平常最常用的檔位就是2 , 3, 4, 5 (42, 48, 56, 67) 5擋在市區應該都是很少用得到
agassi0826 wrote:
以gear-inch來看,T3多了一些重覆齒比
看起來似乎是比較綿密
還是用數學比較一下
我用34/50配11/30算T2, 用30/42/52 配11/26 算T3 (11/26,是假設為11,12,13,14,16,18,20,23,26)
T2的gearinch範圍 22, 25, 28, 33, 39----42, 48, 57, 65, 75, 88
T3的gearinch範圍 22, 25, 29, 32, 36----41, 45, 51, 58, 63--- 72(68), 78, 84, 92 (----表示大盤要切換了)
在實用上,if只考慮齒徑, T2與T3爬坡的性能是差不多 (參考40以下的檔位分布)
在city riding的巡航,T2(42,48,57,65),T3(45,51,58,63) 其實也差不多
高速巡航部分T3就有優勢1點
T3在高速有4到5個擋(72(68),78,84,92)
T2在高速只有2個擋(75, 88)
所以T2與T3主要差異是在高速擋位的部分,T3的綿密主要是表現於高速,比較接近公路車
所以,買車還是要看需求啦,不是愛飆速度的話, T2就可以了, 因為中低速度的表現是接近的
但是,說實在的,我是弱雞,70以上的檔位真的要飆速度才踩得動
有騎公路車實力的人,才適合買T3
我個人覺得1般用戶如我,T2就可以了,因為T3多出的功能,用不到 8-p
以上純粹以數學騎車的結論.
Sam爺 wrote:
大盤T/小盤T=...(恕刪)
因為輪子有分大小,所以單看齒比不容易比較
請參考這裡的說明
http://www.kinetics-online.co.uk/html/gearing1.shtml
---------------------------------------------------------------------------------------------------------------------------
if you say that a gear is “60 inches” then that means that it is equivalent to riding a bicycle with a 60” diameter wheel.
----------------------------------------------------------------------------------------------------------------------------
gearinch=60意思就是說等效於騎1個輪子直徑為60英吋的單輪車(或是以前那種沒有齒輪的,只有曲柄的腳踏車)
或是換算成,大齒盤踩1圈,前進的公尺數
Progression Metres = Gear Inches x 3.1415 x 0.0254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