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各位的建議超感激的~大概知道該往什麼方向找車了先用 Micarta 大大提供的登山車模擬公路車的檔位試試看用22大盤/12飛輪 或 32大盤/18飛輪...是吧和我平常爬坡的檔位有些距離......練練腳力吧...看過M1,還沒看過M0,下次去店裡找找看~感謝嚕!
Giant FLight M0 已經絕版買不到了,當初我就是因為買不到M0才會去用組裝的方式買了這台車,我買了這台車才騎十多天就跟車友騎去爬陽明山,最後我們還騎到上了擎天崗,我對我這一台車非常滿意,這是一台可以讓我騎很久都不會想換的車。
看了以上各位前輩的回文我只能說還是實實在在練腳力,迴轉速,肌耐力,才較實在我七月初買登山車,從一竅不通到現在起碼懂一點而我現在就是確定定位登山車要做公路車的踏板實實在在的練,為的就是要1年後駕馭公路車上山路有比登山車更好更快的成績所以硬要問哪種車爬坡較省力,我會說先看它的主人吧
對於上坡時要出的力氣受到的阻力:1.(車重+騎的人的重量)影響最大2.輪胎的阻力(平路影響大 爬坡影響較小)3.空氣阻力(平路影響大 爬坡影響較小)4.車子內部的阻力(平路山路差不多)因此 同樣以公路車 登山車來說 1.重量小當然要付出的阻力就少很多...跟體重成正比2.光頭胎多多少少幫助了一點3.如果山路可騎很快的話才會有明顯差距(至少>20km/hr)4.輪組鍊條....就有影響, 以輪組為大 所以才有所謂的爬坡輪組通常公路車佔的優勢就是前兩項為主.......但是我們對抗阻力就是齒比來影響就上述的論點假設公路車上坡受到的阻力是登山車的4/5好了,這樣看起來真的省力很多但是如果公路車39/25=1.56 而27速登山車通常最小齒比約為0.7所以公路車在同樣的阻力下 要花約登山車的兩倍多的力氣才能"推動輪子"所以如果推的動輪子的情況下.......那樣公路車只受到4/5的阻力 這樣一定會比登山車省力但如果坡度太陡公路車即使只要花登山車4/5的力氣,但是你卻推不動輪子或是勉強推動但是卻是會讓你的心跳爆到乳酸堆積太快的狀態,也是得不償失所以在某些高難度爬坡比賽中 公路車手靠齒比的搭配(例如用前三盤)來得到上坡的優勢但他不會去換一台登山車...........籠統的比較公路車 登山車其實沒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公路車是拿來競速的他從車架設計到輪胎.....的設計 都是為了降低重量 風阻 車手踩踏的力學....等去考量一般除非知名的爬坡賽,要不然不會特別選擇增加車重的三盤而登山車則是希望你能克服山路突如其來的陡坡或是惡劣的地形,讓你齒比有路可退所以一般就配三盤,還有車架則是以承受衝擊為主,加上有避震器的設計..平把容易操作應付臨時狀況.....等所以很多人會變化出自己喜歡的車種喜歡高速又不喜歡真正競速而且不跑off-road,想騎的輕鬆的那平把公路車+3盤+防刺胎或光頭胎就是一種很好的選擇總結就是車是人騎的....依自己的目的去選擇車子的配法就是騎自行車有趣的地方所以簡單形容一下 比較登山車跟公路車的爬坡能力就像是比較汽車中悍馬車跟法拉力跑車的爬坡能力一樣 兩個本質上差異太多所以看目的,看坡度極限,看賽道品質...........才能決定出你要選哪一台車
vincent1078 wrote:請問如果騎一般登山車...所以想問問是否可以在公路車上裝登山車的傳動系統呢?這樣比較輕又比較好爬吧?(恕刪) shimano在deore以上的等級都有48T的大盤!是不是可以考慮把這變速系統搬到公路車上?或者使用30速的公路車變速系統這應該夠了吧?
公路車和登山車的差異可以很大 也可以很小比爬坡 我覺得最主要的問題只有齒比 比平地就是彎把跟平把的騎乘姿勢 帶來的風阻差異車重有沒有差? 有 但是登山車也是有7KG的 肯花大錢 要多輕有多輕 雖然沒辦法跟公路車的極限比但是更花大錢的登山車 往往比我這種窮學生騎的公路車9KG 輕上個1~2KG不是問題輪胎有沒有差? 有 但是登山車也有有700C 也可以裝細胎 光頭胎我自已一台硬尾巴登山車 被我換成硬叉和輪組 就變成樓上大大那種所謂的平把公路而車子一開始的輪組就是700C.... 只是把外胎改成了1.5 MAXXIS防刺所以上述二點不算是直接影響硬是要把外胎用公路車1.0 光頭 登山車2.0顆粒胎 來比較 當然會覺得外胎影響超大 實際上不然齒比範圍才是重點吧公路車沒什麼好多 齒比就是重 本身用53/39 配11/25飛輪用39/25爬坡 腿力跟我一樣差的 踩起來要多重有多重 轉速要多低有多低腿和心跳 要多快暴 就有多快暴這時你就覺得 肉腳的人 會懷念登山車有44/32/22的大盤 也有11/34的飛輪可以用也許很輕 有轉速也不見得快 要花很多時間攻上山頭但是先暴掉 後面就不用多談了...以前用登山車龜上的山頭 也不算少 現在公路車騎出去 看到有坡就會怕~"~
模擬齒比這方法我有試過,搭配跟朋友借的公路車試騎之後的感想是公路車爬坡比較快...因為......除了車身輕之外...身體與車身的踩踏角度也有差別但是騎公路車爬山..........坡度限制比登山車大的多公路車能爬的坡...登山車模擬齒比後 也都一樣可以快速爬坡..當然車身角度與重量因素會有影響但是回到正題 公路車爬不上的坡...登山車卻可能可以龜上去公路車在怎麼會爬..有比不過登山車畢竟....公路車 與登山車 設計出發點就不同了只是我們因為台灣的環境因素 與玩法因素 混淆了車種的差異其實沒有決對...就看您對速度 以及 坡度的需求與喜好
我覺得比較奇怪的是休閒車怎麼沒有用公路車三齒大盤配上登山車飛輪的設計,三齒大盤 52-42-30,登山車飛輪 11-34,要速度有 52-11 的重齒比,要爬坡也有小於一的 30-34,可以說是很理想的配置,廠商不做是因為變速範圍大太不好做還是有其他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