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o.chu wrote:
wow~!
誤會大了!
我不是選手柳~ 是愛耍嘴泡的車手!
P大謙虛了。
你也提供許多寶貴資訊,謝謝了。
柳迎風 wrote:
那你要看仔細一點,況且那是國際一級賽事,別拿來跟挑戰賽比.
柳迎風 wrote:
不過,大家也很好心耐著性子告訴你,
可見還是有佛心來的喔!!!
在01認識許多車友,例如:賴大哥、PETERCHEN大哥、OPEN將大大、W大、南勢大哥、狂熱風火輪大哥、阿勳大哥... 能夠完成「自我挑戰」的車友,都是非常不簡單。
曾找過平時有「短程單車運動」的朋友一起報名環化賽,他說強度太高了。
在環化賽,聽到有環島經驗的參加者車友說「自我挑戰賽難度比環島高上許多,這種自我挑戰賽要在半天之內騎完百公里,真是困難,環島是一整天騎150公里左右,限時自我挑戰116KM好硬」
參加任何活動,都要循序漸進。且每種活動的相關規定都不同,要了解還真不容易。
01之上的人才輩出,有專攻公路車硬體的、有專長賽事分析的(PETERCHEN大哥),有專心於武道(練車)的(賴大哥),有實力堅強的(阿勳大哥、舉不起來大哥),有寫遊記達人(OPEN將),大家都滿熱心的。
只是,像吾輩這樣能夠完成「自我挑戰」的,要進階到「全國俱樂部聯賽『級數』」,是有一定的瓶頸與門檻,利用下班之餘「全力努力」都還不一定夠,天生資質也是要的,
此外,任何一件事,要做到頂尖程度,一定需要專精了,也就是,看您是要專攻「硬體維修」、還是「賽事磨練」、或是「單車攝影+遊記達人」,很難兼顧「多項專精」。
(二)
my5360 wrote:
這個構想在今年五月的CHALLENGE TAIWAN 226鐵人賽已經在做了 (國外應該也都是這樣做的)。賽前選手放進自己的補給品,吃的(飯糰,能量棒),用的(肌樂,風衣等)到大會給的補給袋,在單車終點前有一個補給站,專放這些補給品,參賽者可以自己進去拿,有工作人員幫忙。
此外,車友若在車衣口袋放上「備份能量包」若干個,於必要時使用,那也是方法。
能量包小小一個,卻能補足緊急能量所需。
雖然有車友表示能量包不實用,但觀看「職業網壇比賽」,納達爾(西班牙紅土蠻牛、世界前3)、莫瑞(溫布敦冠軍)...等選手在換場(局)休息時間都會吃能量包。 而看過佛瑞爾(西班牙選手、世界前5名)在休息時間吃香蕉。 只是香蕉要在騎車時,攜帶不方便。
(三)
traveller777 wrote:
但是,行前要看一下地形高度分佈圖。如果中間山地走不完,補給點離很遠,就得先在半路上的商店買食物和飲水,不然還沒撐到那邊,就先餓肚子。
恆春半島挑戰賽就是一例。
當地車友若了解地形、商家分布點,且常以當地為練車菜單之一,那就能沙盤推演。
或是事先分析高度圖。
口糧要多帶,例如:羊羹、巧克力、糖果、能量包。
安全帽上的大會電話,可供緊急使用,身體有不適,不要硬撐。
(四)
matrixhank wrote:
但是來大陸騎車看了一些文章跟車友說
碳酸飲料不能喝....但是環法選手直接灌純可樂阿...
到底?!?!?!
danny07 wrote:
有咖啡因提神,有糖份提供燃料,有氣泡有口感容易飲用
在書中(運動生理學、一生的自行車計畫)有提到,「咖啡」不宜於運動使用,卻沒提到可樂。咖啡不宜用在運動,是因為「利尿」容易讓身體水分流失(尿尿),而不利於運動。 因為運動本身會流汗,若再加上「利尿」,那在水份的流失上會雪上加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