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環法賽有補給站嗎?

(一)
pao.chu wrote:
wow~!
誤會大了!
我不是選手柳~ 是愛耍嘴泡的車手!

P大謙虛了。
你也提供許多寶貴資訊,謝謝了。


柳迎風 wrote:
那你要看仔細一點,況且那是國際一級賽事,別拿來跟挑戰賽比.

柳迎風 wrote:
不過,大家也很好心耐著性子告訴你,
可見還是有佛心來的喔!!!

在01認識許多車友,例如:賴大哥、PETERCHEN大哥、OPEN將大大、W大、南勢大哥、狂熱風火輪大哥、阿勳大哥... 能夠完成「自我挑戰」的車友,都是非常不簡單。

曾找過平時有「短程單車運動」的朋友一起報名環化賽,他說強度太高了。

在環化賽,聽到有環島經驗的參加者車友說「自我挑戰賽難度比環島高上許多,這種自我挑戰賽要在半天之內騎完百公里,真是困難,環島是一整天騎150公里左右,限時自我挑戰116KM好硬」

參加任何活動,都要循序漸進。且每種活動的相關規定都不同,要了解還真不容易。

01之上的人才輩出,有專攻公路車硬體的、有專長賽事分析的(PETERCHEN大哥),有專心於武道(練車)的(賴大哥),有實力堅強的(阿勳大哥、舉不起來大哥),有寫遊記達人(OPEN將),大家都滿熱心的。


只是,像吾輩這樣能夠完成「自我挑戰」的,要進階到「全國俱樂部聯賽『級數』」,是有一定的瓶頸與門檻,利用下班之餘「全力努力」都還不一定夠,天生資質也是要的,

此外,任何一件事,要做到頂尖程度,一定需要專精了,也就是,看您是要專攻「硬體維修」、還是「賽事磨練」、或是「單車攝影+遊記達人」,很難兼顧「多項專精」。



(二)
my5360 wrote:
這個構想在今年五月的CHALLENGE TAIWAN 226鐵人賽已經在做了 (國外應該也都是這樣做的)。賽前選手放進自己的補給品,吃的(飯糰,能量棒),用的(肌樂,風衣等)到大會給的補給袋,在單車終點前有一個補給站,專放這些補給品,參賽者可以自己進去拿,有工作人員幫忙。

此外,車友若在車衣口袋放上「備份能量包」若干個,於必要時使用,那也是方法。

能量包小小一個,卻能補足緊急能量所需。

雖然有車友表示能量包不實用,但觀看「職業網壇比賽」,納達爾(西班牙紅土蠻牛、世界前3)、莫瑞(溫布敦冠軍)...等選手在換場(局)休息時間都會吃能量包。 而看過佛瑞爾(西班牙選手、世界前5名)在休息時間吃香蕉。 只是香蕉要在騎車時,攜帶不方便。




(三)
traveller777 wrote:
但是,行前要看一下地形高度分佈圖。如果中間山地走不完,補給點離很遠,就得先在半路上的商店買食物和飲水,不然還沒撐到那邊,就先餓肚子。
恆春半島挑戰賽就是一例。

當地車友若了解地形、商家分布點,且常以當地為練車菜單之一,那就能沙盤推演。
或是事先分析高度圖。

口糧要多帶,例如:羊羹、巧克力、糖果、能量包。
安全帽上的大會電話,可供緊急使用,身體有不適,不要硬撐。



(四)
matrixhank wrote:
但是來大陸騎車看了一些文章跟車友說
碳酸飲料不能喝....但是環法選手直接灌純可樂阿...
到底?!?!?!

danny07 wrote:
有咖啡因提神,有糖份提供燃料,有氣泡有口感容易飲用

在書中(運動生理學、一生的自行車計畫)有提到,「咖啡」不宜於運動使用,卻沒提到可樂。咖啡不宜用在運動,是因為「利尿」容易讓身體水分流失(尿尿),而不利於運動。 因為運動本身會流汗,若再加上「利尿」,那在水份的流失上會雪上加霜。
traveller777 wrote:
還有,參加長距離賽事之前,建議先徹底檢查車子一遍。要是煞車線鬆掉、輪框偏擺,騎起來萬事皆不順

輪框偏擺,若是有大會維修車(動態),也許能幫上忙,只是行程恐會擔誤一些。

在01,有看過會校正輪框的網友,他知道鋼絲要轉動幾圈,幾根鋼絲轉動..就能校正。且須要帶工具。
只是,一般單純練車的車友,恐不會這項技能,且單車店老闆也不會教客人修車、調輪框技能。
總言之,輪框偏擺校正屬高難度技能,一般人大概是補胎、換胎、拆胎。

在「環法賽」「全國俱樂部聯賽」(菁英組)的選手,遇到「輪框偏擺」、「破胎」之情況,直接由隊車、裁判機動車(後座是各隊教練、攜帶備輪)支援換新輪組,不需花時間自己換內胎。 但參加自我挑戰賽,沒招到大會支援車時,只能先自救。


煞車線鬆掉這部份,要準備「內六角板手」,對嗎 ?


除了traveller777 大大說的問題之外,變速也是重要的,在紫南宮百K,有一女車友變速不順(可能是撞到變速器,不清楚)在7-11處向其他參賽者求援,她同車隊朋友說「糟糕,變速不順,很難騎完耶」,因為後續是上上下下的中潭公路,單速或幾速跳檔,都不利於前進。

此時想到,電子變速會自動感應變速,練條和檔片太近(或摩到)會「N~」一聲調整到最佳位置,應該是未來參加各大賽(單車活動)的利器吧?


總而言之,自行車運動看似單純,不用像棒球要學滑壘、短打、雙殺、伸卡球...等技巧,但自行車運動牽涉「補給」、「機材」、「路線配速」...等問題,也是一門大學問,且進步的過程中常遇到瓶頸。
柳迎風 wrote:
那你要看仔細一點,況且那是國際一級賽事,別拿來跟挑戰賽比.
不過,大家也很好心耐著性子告訴你,
可見還是有佛心來的喔!!!
你的意思是對這種笨問題..不該回答??或是痛罵幹譙一頓..對吧~

01是普遍級網站,各種等級的車友雲集
站長賦予會員發問權利,我覺得他問這個問題沒什麼不妥..
看來你應該是專業車手,對這種問題嗤之以鼻,不屑一答
講的好像我們都是話很多的樣子..
PeterChen88888 wrote:
環法賽(環義、環西.....)是世界頂級大賽,講求成績的,差一秒都會黃衫易主。
所以只能動態補給,不可能停下來吃東西,否則就別玩了。

我們平常在台灣的挑戰賽,只是自我挑戰極限,不是正式比賽。
成績證書是留給自己紀念,沒有黃衫可穿,所以競爭不激烈。
才會有補給站吃喝,順便上廁所、聊天休息。
賽事不同,對應的狀況也不同
但大家對單車活動的熱心卻是相同!
我也算肉腳的普通單車族,
完成賽事的感覺,即使是小活動,仍然會讓我感到雀躍~
klmer19104 wrote:
構想很好,但是我要是主辦單位 ,絕對不會這樣搞...因為..."麻煩"...
任何措施都會有不盡人意的地方,
或許吧~在台灣很多美意總是被曲解,被挑毛病
搞到許多單位不想辦的太完善~
新手一名 wrote:
可樂沒甚麼特別, 只是滿足一下口感.
可樂喝了會有興奮的感覺,對選手的精神提升有幫助~
所以很多運動選手都會來上一罐



以賽事來說:補給是各自準備,且一般少於80km是不開放補給的

若賽事長度允許補給,主辦單位會視賽道狀況開放"動態"或"定點"補給

動態補給:主要是取決於賽道寬度是否適合隊車雙排行進(上前補給/完成後退),動態補給是由各隊隊車依序上前至集團後方,由選手退到集團後到隊車旁拿取補給,所以同隊選手會有1-2位代表退到最後拿取補給帶回集團拿給其他隊友,又稱水壺工,通常車隊主將是不用做這些工作的
ex:大家所熟之的Cavendish,在爬山站閑閑的時候也要下來幫隊友拿補給分攤工作

定點補給:常出現在登山站,山路狹窄隊車只能跟在最後不能超前,僅能提供器材維修,有車隊職員會先在賽前往前移動至補給定點,而定點補給位置通常也會有大會指定範圍,一般原則會選在緩上速度較慢或平路較寬的地方

花東大賽部份,菁英組開放隊車動態補給,市民組只准許定點補給,動態補給考驗選手及車隊駕駛能力技術及默契...整體水準,危險性高。早期花東賽尚未分菁英及市民時,皆是一整個集團,動態補給時就可以看到很多市民選手是不敢退到後面拿補給的,因為拿~或許不是問題,而是拿了不一定再有能力接回集團。

至於一般挑戰活動,為了顧及各階層不同能力之參加者,設置補給站由參加者自行進入停車拿取,是最安全也影響層面最少的方式
http://www.xindiancyclist.tw/
我好奇他們吃完的包裝紙呀,汽水罐呀等垃圾,在騎車時絕不會乖乖的找垃圾箱才掉吧,是隨便掉在地上(當然是掉去左右兩邊以免後來的人絆倒發生意外),之後才找清潔工清理嗎?
erick1223 wrote:
我好奇他們吃完的包裝...(恕刪)


水壺.補給包會有人檢~可當紀念品~問題不大,這與歐洲運動文化及參與群眾熱度有關...

至於GEL包,大多選手是收回自己口袋,不會亂丟...

前年TAIWAN KOM新城幸野來台參賽,就在台中的頒獎晚會台上直言,太魯閣很漂亮,但看到我們的選手會亂丟使用過的補給品...他說PRO選手不會這樣做,提醒我們要好好愛護這樣好的環境

http://www.xindiancyclist.tw/

erick1223 wrote:
我好奇他們吃完的包裝紙呀,汽水罐呀等垃圾,在騎車時絕不會乖乖的找垃圾箱才掉吧,是隨便掉在地上
昨天看一個影片,一群選手中,有選手喝完水,往路邊一扔~
水壺打到路邊護欄反彈到馬路上,於是後面的車手接著就摔車~

jay18 wrote:
看到我們的選手會亂丟使用過的補給品...他說PRO選手不會這樣做,提醒我們要好好愛護這樣好的環境
他講的是國外的PRO選手,不會這樣往路邊丟~
國內的PRO選手是更PRO的,一律都是往路邊丟~
前幾天郵局活動~
就看到很多騎高級車穿高級車衣戴高級眼鏡的PRO選手一邊騎一邊進食,
喝的飲料,GEL,香蕉皮,都是甩在路邊或地上~~
其實香蕉皮還好
會自己分解腐爛
如果沒有垃圾筒
我都是把香蕉皮丟到樹下或是草叢裡面的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