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想進入自行車業的迷思!!!!

台灣社會目前以我個人覺得是很殘酷的,再早個5-10年前可能還好一些。

以前的老闆會願意給新人機會,也許薪資很低的情況下,撐個一下子有經驗了,薪資自然會有提升。

現在的老闆,外面沒工作但是有經驗的人隨便找都有,所以不願意花時間與金錢去培訓人員(當然新人
待不久也是其中一個原因,但是是老闆無情造成的員工要跑意或是員工老是會跑所以老闆才變機車,
就很難回答了),做的資深一點的人員如果想要加薪,上頭的位置就那麼幾個,如果爬不上去了,想加
薪也只有換工作一途~如果位置不高的話,老闆隨便在找一個年紀輕的人又可以頂上且薪水不用太多。


這是現在的台灣社會...在讀書期間如果沒辦法累積工作經驗,一畢業就是準備當砲灰,要不就是從是
學術業的工作,現在的學術界與職場幾乎是完全脫節了的感覺。
我去看了一下巨大的開發設計專才所需要的技能
我只能很抱歉的說,您使用Solidworks和他們要的不符耶
巨大要的是UG and IDeas

所以,是不是要針對這方面下一點工夫?

提供一點我們公司的經驗
我們公司應徵人員,最討厭所謂的「熱血青年」

面試的時候,通常都說得很好聽
進入你們公司以後,我一定會全力發揮、我對你們公司XXX非常有興趣、我從小就想XXX......etc.
接著問繪圖,抱歉不會
問證照,丙級兩三張
畢業大學成績,又拿不出來,拿出來也是很難看的
工作經驗,抱歉沒有
對於本公司業務的具體認識,又答不出來幾句像樣的

最後問他會什麼,又是前面那段熱血發言,興趣之類的

現在人是當工作在玩社團嗎?公司錄用你是來賺錢不是來讓你學習的
沒工作經驗,至少證照成績拿出來也好看吧
用到這種熱血青年的代價就是企畫案頻頻遲延,搞得大家進度都落後
或者有人又要去接他工作加班掃爛攤

此後看到這種熱血青年,一律謝謝拒絕往來

現在年輕人常常怪公司不錄用他,怪政府不提供就業機會
自己沒幾斤兩重,又想找吹冷氣翹腳領錢的工作
真不知道在想什麼
到自行車業界做事,多少是要有一點經驗的。
週遭朋友在自行車業工作,多半是大學時代就已經在接觸自行車。
這些人一到業界,多半都可以很快上手。

一般指的業界,不外乎就是這幾個圈子。
1.工廠端
2.代理商貿易商
3.工廠端銷售
4.門市銷售車店
-----
1.工廠端
若是樓主學過工業設計,事實上在工廠端幫助不大。
比較有幫助是"機械"或是"材料"方面的專業。
且,機械專業,只有在車架研發與產品研發上才有用。
研發部門的人數多半很少,剛入門的人根本接觸不到啥。
若是QA/QC,品保品管部門,
對零件不熟悉,也很難做,起碼你要有辦法自己組裝單車。
開BOM,成車零件規格。
這表示你要對零件與各種規格都很清楚,看雜誌的幫助是很有限的。
SHIMANO每年的零件型錄,SRAM的零件型錄.....這些大廠的型錄有在看嗎?

我認識在工廠端工作的朋友,要不是機械相關科系,
不然就是大學時代就接觸自行車,對規格已經很熟悉。
工業設計歐......
抱歉,以代工與生產為主的台灣,這方面的人才用的不多。
-----
2.代理商貿易商
這個就不太需要上述工廠端,這麼多的專業。
小家的代理商,說穿了就是當業務。
你要有辦法經的起台灣南北兩地跑,開車時間很長。
面對店家要有耐心推銷公司商品,客訴要好好處理。
若是大一點的代理商,就需要辦活動,也是需要南北跑。
體力不好,不喜歡和人互動,就會很難敖。
-----
3.工廠銷售端
說穿了也是業務,但是這是對外國人的。
外文能力要好,最好要會騎車,這樣才可以和外國客戶一起騎車。
對自行車的規格零件,不會組裝車子,也要都搞清楚。
最會被人狗幹的自行車業務,就是沒有專業只會虎濫的那種。
-----
4.門市銷售端 車店
車店工作,也不是只有賣車賣東西這麼簡單。
修車要學,騎車技巧要學。
帶人出門騎車,帶隊照顧客人也要學。
銷售技巧,了解自家車的規格.....都要學。
-----
對了,中部是世界的自行車產業重鎮,
不想在中部發展,那機會就會變的比較少。
-----
確實自行車業,是很傳統又封閉的行業。
多半也都是有關係的人互相介紹,才會去做。
就算是機械相關的領域,若沒有常常接觸自行車,
也不見得能很快在這業界上手。
喜歡自行車,和在自行車業界工作,真的是兩回事。
希望樓主能多多充實自己在自行車方面的知識,
最快的途徑,先找一家車店多學一點。
再加上自己工業設計的背景,或許能有突破。

祝福你~

越野小葉葉 wrote:
先求有~在求好先會騎...(恕刪)


之前聽說有位 Giant 的研發工程師在學校住宿時是抱著單車睡覺的
會畫圖沒什麼,要會看工程圖,草圖,而且能評估製作困難度,
台灣的產業還是以代工為主,如果語言能力可以跟外國客戶充分討論,
看得懂圖,也瞭解製程,以後的發展就很大。
簡單的說,如果沒有相關的工作經驗跟基礎,公司參展時有國外客戶拿設計圖請您報價,
結果忽略了一些「眉角」,用很優惠的價格接下這個訂單,
最後卻因為「眉角」造成製作成本大幅提升或無法如期交貨,
賠錢事小,公司的商譽損失無法估計。
所以還是要先練功,整個自行車供應鏈相關產業都可以試試。
即使是顧機台,只要有心,也是可以從中獲得不同零件加工時間、複雜度的經驗,
這些對於日後產品交期的掌握都會有幫助,
甚至跟機台業務聊天,也可以從中瞭解產業概況。
之前在台灣的自行車熱,好像蛋塔效應一樣,沒有持續很久,很快就退燒了,之前連買小折都要排隊
才能買到,現在呢?今天到淡水買卡鞋,經過時看到一家單車店倒了,其實還有更多單車店或用品店也倒了,
更實際的是現在夜騎或出去騎車,看到的車友也越來越少了!所以如果你要在台灣從事單車業,只能說佩服吧!除非你做出來的東西,可以賣到大陸,不然可能很難活的下去吧!

dongyulai wrote:
小弟今年初才從國軍O...(恕刪)


個人覺得 台灣自行車產業
包含研發 製造 行銷 通路 保修

全都還是黑手思維.... :)

舉汽車為例 有點像台灣福特 .... XD

hawkhsiao wrote:
之前在台灣的自行車熱...(恕刪)


台灣自行車業主要的市場不是台灣...歐美 甚至現在對岸的市場都比台灣大很多

自行車業在台灣還是很有前景的
穗高@@
有在做自行車車架
做高單價的
我忘了什麼材料 ~~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