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腿力以及迴轉數的迷思

其實我看到現在只覺得有一個重點

就是以後騎車 齒比改重去作訓練

以上有很多前輩提到 都打重小弟的心坎裡


我真的是見坡死阿....



這讓小弟突然感覺

那 要練高迴轉究竟要做什麼 ??


早知如此 一開始還不如練低轉 去把肌力強化後 再來練高轉

這樣的順序才是對的吧 !! = ="



還有小弟有另一個問題 ~ 長途騎乘 真的不適合用高迴轉嗎 ??
小弟我的淺見是...........
沒有肌力基礎就沒有迴轉,平路轉的起來不代表爬坡就轉的起來
因為爬坡所需的輸出大於平路的輸出,這時候需要足夠的肌力來支持迴轉的呈現
http://tw.myblog.yahoo.com/wudijd
Ich liebe Dich wrote:
其實我看到現在只覺得...(恕刪)

要拿捏~簡單說初學者是先從有效率的踩踏開始

先了解踩踏方式,再循序漸進慢慢調整,過偏肌力或過偏轉速~長途或長時間都可能運動傷害

新年快樂^^

PS:高迴轉?可能是環法阿姆斯壯看多了吧^^"
http://www.xindiancyclist.tw/

Ich liebe Dich wrote:
早知如此 一開始還不如練低轉 去把肌力強化後 再來練高轉

這樣的順序才是對的吧 !! = ="

還有小弟有另一個問題 ~ 長途騎乘 真的不適合用高迴轉嗎 ??


看過板大好幾篇文章..可以確定板大是對騎車有熱情的..

不管是高轉速還是低轉速..你現在因該要從新練習..(迴轉)也就是好好的把圓畫好

前面有幾位大大已經說過..轉速過快很多動作會含混帶過..所以降低一點轉速好好的來練習畫圓!!

因該是從新更新一個好的開始!!

還有長途的平路騎乘..小弟認為最重要的是如何面對((風))這個敵人

如何在吹什麼樣的風向時調整身體的姿式..讓自己身體撞風面積越小越好..長時間下來會省不少力量..

山路騎乘的話..可以試試看(坡度5%以下用大盤50+後飛輪25或23)..來提高一點速度..降低一些轉速

順便好好的感受畫圓(迴轉)的感覺..

8%以上在切換小盤..但是盡量最輕齒比不要去使用..來訓練自己!!

板大有提到自己有跑步的習慣..所以膝蓋因該不至於會負荷不住才對~~

((以上方式分享板大可以參考看看))
腿力....

迴轉速.....

要成為正比要下蠻多苦心去練車的

isohera wrote:
700C一圈2.19...(恕刪)
- 我所說的慢是指踩踏頻率,不是車速

- 當事人沒有提到他用的齒比

- 以你舉的例子,我會建議降檔拉轉速
Ich liebe Dich wrote:
其實我看到現在只覺得...(恕刪)
練習高轉速可以喚醒腿部和軀幹的肌肉,你沒白練

你的歷程也是對的,先練高轉再練重踩很 OK
Ich liebe Dich wrote:
長途騎乘 真的不適合用高迴轉嗎 ??
體力保持很重要,別亂動 XD
能撐得久才是真的
我推薦 34/15 @ 90 rpm
90 對我來說算有點慢,不過也有人會覺得太刺激了
所以還是因人而異
一般人....

有了重踩腳力就失去了高迴轉速的耐力

有了高迴轉速的耐力就沒有重踩的腳力



練迴轉速吧!

看者心跳表...不斷的最大心跳值...頂一下..在頂一下...

白話一點像我之前很瘋的時候
在省道上迴轉速90~110在稍微重些的齒比讓心跳頂到170以上
屆時腿一定會酸就在那一刻!!
頂個30秒至一分鐘....直到不行了再把齒比變輕!
以輕踩高迴轉速的方式讓心臟與肌肉休息(吸氣長吐氣能讓心臟更快降)
在來就繼續拼...循環到"媽媽我想回家"

飛輪車跟練習台也是這樣玩

練個一兩個月後自我的成績突飛猛進了...在練高迴轉速抽車心法!




如今呢...天氣冷在家熊好!!(頹廢去....)
期待今年的夏天~在熱血吧!

姆,我愛你兄:

弟是有點難想像「可以長時間」100 rpm 獨推 33-37 kmh 會很難跟上 40kmh 團(當然也許你那是 90+%HRmax 一小時,所以上不去了,而這只是 10km 跑者的基本功,叫他這樣跑 42.2km 很不可能)。不過這才是有趣的地方。

有注意到您是騎長程挑戰,而不是單日路賽。前者以穩定有氧能量消耗(長時間 zone2-3)為重點(如 paris-brest-paris),後者則常須夾雜進攻或 gap bridging。

弟因為個子高,很多書上講的選車公式,迴轉速訓練等等,都不是很適用,不由得有很多懷疑,被逼的得去多想,才清楚迴轉某些時候是毒藥。

提高迴轉比起換檔位 or say wheel rollout(請教 rollout 中文是什麼?)較易輕鬆提高速度(毒藥)。另一方面高迴轉也幫助肌肉血管張縮,促進氧氣交換。但一隻腿重就約占體重 10-15%,刻意高迴轉時上上下下的消耗功率要是比起前進一定速度時所需功率所佔的比例過高,反而會吃力,特別是體重高的人。

因為迴轉與肌力是很個人的,所以小弟以前是這樣開始的(以現有肌力決定有效的迴轉):

完全熱身後,取一固定距離(30-40km),固定心率輸出(70-80% HRmax),測試加減 10% 的迴轉,與上下兩三檔的組合,看看哪個均速高。你可以逐漸縮小範圍找出目前肌力迴轉與代謝平衡。從這個基礎,來決定你何時是在練轉速(就不要拉強度),何時是練強度(就不要拉轉速)。

強度到了一個盡頭(如練習台),就只能像前面說的進健身房;轉速到了一個盡頭,就該回到有效的心率但加大出力。又:極慢轉(30-50rpm)在滾筒上是非常好的迴轉施力檢驗,施力不均,車子便會前後動。

(pubmed 關鍵字 lactate,fatigue, (freely chosen) cadence,energy expenditure,sub-maximal pace)


==== 另一話題 ====

CT 盤的設計(大小與齒數)至少是有背後道理與效率取捨代價的,有哪位可以告訴我 53-39 是有道理的,還只是習慣性沿用(convention)?
01 沒人愛騎車聊天室 http://rollingpotatoes.chatx2.whocares.jp/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