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UUY wrote:回歸基本面也好拍賣網...(恕刪) 隨便賣都有個2-3萬!?但是卻是2-3個月可能才賣一次(全台有幾家車店每個月平均成交一台16萬車架的?)哪家車店每天都有人去買EPS?再好賺!?~~久久才可能一次的消費群還要備現貨(賣高級的東西,不能只給客人看型錄)店家還是倒(RST財力夠厚吧!但也經不住店租人事成本高阿)16萬訂價,賣12-3萬還有利潤?若12萬成本放個3~6個月賺個5000也叫利潤有機會囤個幾支來賣,就知道是不是利潤了內科假日是座空城+1000000上回天氣異常悶熱連路上走的人幾乎看不見還以為是外面防空警報現在經營車店難處在1.密集過高2.同行削價競爭多3.車友平均水準提升,知識/技術水準不足的很容易被車友洗臉4.以往的大盤商/組車廠,直接針對消費者灑貨,導致實體店家更不願意店內擺零配件現貨5.越來越多人要看現貨,卻不買現貨(老闆~~請問有新的嗎?),無形中都是成本6.以前是小店面小成本經營,後來改成大店面後,營業額非得為之前的2倍,不然很難打平店租/人事開銷7.網拍盛行,打破以往區域經銷的規則,因此客人哪邊便宜哪邊去,沒幾把刷子很難留住車友但若那刷子指的是便宜賣就叫刷子,那留住車友,也留不住裡子(該有獲利)
也是有喔!我知道有車行上個月賣出六台Giant AVD SL ISP,還不含從他手上出去的Scott...。賺錢的還是那幾家之前就存在的老車行,新車行要在市場上做出區隔。熱潮過了,會騎車的還是那一些老車友。
face1828 wrote:內科假日是座空城+1000000上回天氣異常悶熱連路上走的人幾乎看不見還以為是外面防空警報 五年前我在內科假日加班,吃飯要走很遠 ......現在比較好了,不過下班也是剩下科技大樓而已!!!
Bartolomeu.Dias wrote:也是有喔!我知道有車...(恕刪) 看他賣幾折成交吧!?我不是沒待過捷安特車店捷安特的車售價是最公開透明化的那種以經營車隊來經營車店的方式基本是高營業額低毛利的方式若只是8.5折是很難吸引成交這麼高價位的車種他若是每台都是8.5折以上成交(小弟給店家鼓掌加喊“偶像”)若是平均8折左右成交那意思是營業額做個200萬獲利也不過在20~35萬以內(很多中部車店拼1成利潤而以)35萬扣掉店租10萬~15萬人事2~4人(一人平均3萬/店長級的4萬) 10~12萬要每個月都做200萬,店裡才可能獲利約10萬然而要做到每個月200萬得有幾家?2年前我相信啦!前年年中後,難喔~~要做到每個月200萬營業額的投資成本要多少?(保守估計600萬以上投資成本)這中間的風險跟獲利杆桿比去算一下就知道為啥中/大型店家開始撤點/結束營業了不然這麼好賺,幹嘛關?
face1828 wrote:看他賣幾折成交吧!?...(恕刪) 這一波熱潮兇是該回低檔會騎車的還是那些人!!會買的還是那些人一間店如何讓不買的人也下手那它就成功了店家經濟還是須以技術本位經營車隊方式才能走下去不然!!!
akira1013 wrote:這幾天相繼聽到車友分...(恕刪) 相繼聽到車友分享?!我認識的內湖車友怎麼都沒人知道?!沒有查證或根據的事情一傳再傳(目前也只有RST一家有正式用簡訊通知會員搬遷).就放上來這裡發表這樣的訊息.這樣不太好吧!!
進價 12萬 賣 15萬利潤 3萬報酬率 3/12=0.4 4成當然現在剩一成, 不好賺嗎?電子業不就更慘嗎?大者恆大, 是現代年輕人難創業的悲哀.中產階級的消失, 是事實!有一成利潤... 不錯了!開間單車店業績不佳, 賺不到錢, 怨不得人.適者生存.社會版每天都有人經商失敗, 全家燒炭.也有人揮金如土. 唯恐別人不知道他有錢.剛剛於運動休閒展中.展出 HOC 928 Super record + Campy 頂級碳纖輪組標價 49萬... 並非不敬.http://www.bianchiusa.com/bikes/hors-categorie/928-sl-super-record/MRPS : 11999 約 NT 38萬抱歉, 標準訂價隨便就貴了 10萬會不會貴過頭, 賺過頭了阿?
SSUUY wrote:進價 12萬 賣 1...(恕刪) 電子業= =成交量是以幾百幾千k單位計算的車店一個月是賣幾千台童車?還是幾百台淑女車?更不用說動輒破5萬10萬的高單價車連賣一千條內胎都有困難不同行業不能拿來相比完全是不一樣的經營方式跟販售方式你拿組車廠角色跟國外代理商訂單來衡量計價可能還比較相近一點12萬多成本賣15-16萬訂價你是指台面上看起來好賺?還是指檯面下真正的成交價?台灣買東西很少不打折的吧?16*0.8(0.85)=13.6萬一成多的利潤哪來的4成?此外一成真的覺得好賺!可以趁這波倒店潮逆勢操作跳進來賺這一成一年後就可以知道好不好賺了不過適者生存這句話我100%同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