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敦化自行車道緣石 全面拆除

大家在此同聚的原因,就是都喜愛單車,請保持單純的空間

謝謝
各位車友大家好
我是台北市政府交工處總工程司謝銘鴻
所謂「沒有缺點,就看不到完美.」.敦化自行車道啟用以來風風波波,引起許多話題的討論,我們工作的所有同仁從中學習很多,對每次的新聞報導或車友的指教,我們都虛心接受也不斷在反覆思考「如何作可以更好?」
跨出這第一步,我必須承認當初非常惶恐,也很艱辛.這第一步是代表台北市要作出第一條市區的自行車道會不會順利成功?第一條要設計從既有的道路重新分配行駛空間,如何取得汽機車族的平衡又要兼顧所有的臨停需求,要第一次就討好所有的人,那是不太容易的.換言之,要改變既有的習慣,是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有時想現在要夏天不吹冷氣也要一段很長的時間適應,雖然小時後在鄉下都習慣不吹冷氣),當初我們確實規劃得比較理想化,想要給自行車騎士安全的空間,所以設置了緣石,卻沒想到造成汽機車族的抱怨連連.在忠孝以南的路段,我們改用槽化線兼配置一些臨停灣嘗試,發現效果也不錯,換言之,在有限的空間下再細緻地分配適當寬度的自行車路權以及臨停區,讓大家學會彼此分享與共用道路空間,彼此尊重路權,其實也是一種設計的思考邏輯,這是我們很大的心得發現,現況不難發現仍有少數的違規者,但八成以上的空間都已騰讓出來給自行車了,大家可以想像,這自行車道的空間以前多是汽車格位或違規停車的佔用者,自行車必須在內側車道與汽機車夾雜交織,現在有一條空間出來了,我的看法是大多數的駕駛人是願意守法的,就像捷運大多數人都願意禮讓博愛座一樣.台北人確實可愛.
尊重的文化,一直是國人欠缺的道德觀,自行車加入整個交通工具行列,必然引起原本的生態平衡,不管有沒有自行車道,我們都希望所有駕駛人都要練習學會尊重自行車騎士也有路權,就好像我們現在都必須尊重行人,尤其是要更禮讓輪椅者或視障者一般,這條敦化自行車道的誕生,我們是希望能帶動這樣的觀念與行車文化.我們深知, 改變不一定有機會成功,但不改變永遠沒有機會成功.
對於大家的意見,我們也都有搜集,舉凡鋪面型式的選擇,或者排水溝格柵板的數量與型式設計方式(當初是考量雷陣雨的市區瞬間排水量需求),或者臨停空間的安排以及強力的執法…等等,其實在敦化以後的大安森林公園自行車道,敬業三路自行車道…等,我們都有反省檢討並逐一修正,所以希望大家給我們時間,畢竟這是第一條幹道型的自行車道,國外城市也有類似的路型,國內大概是第一條,我們深知還有諸多改善與彼此學習適應的空間與時間,相信經驗的累積,可以給我們工作團隊更多的智慧,讓我們可以再為台北市創造多一點的自行車友善環境,也讓台北市有機會可以真正走向低碳城市而不是喊喊口號,因為我們自行車環境確實落後歐洲城市或日本太多了,而且們的交通環境也比這些國家複雜(多了機車以及可以隨招隨停的計程車…),我們確實還要更努力!!!
目前緣石拆除後,會有幾天補上鋪面及劃設標線的施作工程,若有造成騎乘的困擾,還請見諒,歡迎大家可以給我們更多的改善意見,我們所有同仁也願意與大家一起討論,謝謝大家!
謝阿鴻 wrote:
各位車友大家好我是台...(恕刪)


不簡單,原來真的有官員會來01這邊了解車友們的意見,不論是好是壞,至少跨出了第一步,這樣有貼近民意的感覺,請繼續加油
腿力!!才是單車的靈魂~
--------------------
marukojason wrote:
感謝政府人員的回覆,...(恕刪)

我也同意,要實驗、要學習請北市府員工拿自己存款的錢,等到確定沒問題了以後我想人民會很樂意為了建設而掏錢。
連健保費都還不出來還好意思砸錢反覆實驗?懂不懂什麼叫做把錢花在刀口上啊?

不過我到現在還是不懂為何要採用與一般道路鋪面不同的材質來舖設自行車道。一般汽機車使用的鋪面到底有多不適合自行車?不適合到需要花費這麼多公帑。
管它是什麼超級世界霹靂無敵大狗鏡!便宜貨萬萬歲!
尊重的文化,一直是北市官員欠缺的道德觀,請尊重納稅人繳納的每一分辛苦錢
masaka wrote:
不過我到現在還是不懂為何要採用與一般道路鋪面不同的材質來舖設自行車道。一般汽機車使用的鋪面到底有多不適合自行車?不適合到需要花費這麼多公帑。(恕刪)


超認同這句話,改成那樣的鋪面真是花大錢又不討喜
ali23 wrote:
尊重的文化,一直是北市官員欠缺的道德觀,請尊重納稅人繳納的每一分辛苦錢


這要說是一語雙關嗎?

我們所生活的台北市及台北市民 所更缺乏的不就是尊重的文化嗎

多少人的意見比專家更強勢 卻不見得專業更不見得尊重

終於有人 願意說出 尊重與文化

當你想做,就不要猶豫與藉口,因為明天不一定有機會~ ~拿破崙的情人
swat5837 wrote:
這要說是一語雙關嗎?...(恕刪)


說得很好

我們常常看到的是,一堆不知道專不專業的人,批評很多,卻拿不出解決辦法

台灣就那麼大,人多車多,道路不夠,要不要徵收你家來作道路?我相信沒有人會說好

但是大家都想要騎、開車上路,塞車了就只會抱怨政府,公車、捷運虧損了,也一樣抱怨政府

劃自行車道,為的是提供一個取代汽機車、公車、捷運的方案,講白點,就是要你開車、騎機車不方便,這樣你才會搭公車、搭捷運、騎腳踏車甚至走路

每個人騎開車如果都還是把交通號誌當參考用,就算沒有自行車道,就算自行車道在人行道內,一樣抱怨交通不好、一樣抱怨自行車不方便

尊重,不是只有政府官員要尊重民意,民眾更應該尊重法律、尊重法規,尊重路上的每一個人,無論他是騎車、開車、還是走路,不是要別人來尊重你,而是你應該先尊重別人
敗家真是無底洞阿~
我不是交通專業,也不是...........專業,所以政府所做的任何事我都不能批評,因為我拿不出"專業"的建議,全國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是交通專業,所以政府做這些交通建設,不管好與壞,那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沒資格批評,因為他們拿不出"專業"的建議,我們這些人只要每年稅單一來,乖乖繳稅就行了,原來他們的觀念是這樣,我終於了解問題的所在了,台灣有這些人,你還能期望台灣多進步,別傻了,別再批評敦北自行車道了,沒意義了.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