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知道~以一個外銷公司的的組車廠(腳踏車)來說~外銷到國外的公路車配備~鋁合金雙抽車架~碳纖維前叉~全車FSA的鋁製零組件~SHIMANO Ultegra(二級零組件-全套0混搭)MAVIC公路車輪組~selle Italia坐墊~等~成車賣給我27000元台幣~該組車廠~還是有賺錢~但是同樣的東西~在一般實體店面應該要5萬以上吧~所以賣腳踏車賺不賺~我也不太清楚~我只知道跟SHIMANO 買零組件~一次訂單好幾K的買~全車Ultegra零組件~應該不會超過12000
allen_li wrote:想看的是車廠的利潤,...(恕刪) 如果覺得那麼好賺怎麼沒有人去開一間製車廠..要怎麼賺都可以..這種單車利潤文已經多的像一堆山了..以下是巨大放的損益表..http://mops.twse.com.tw/server-java/t05st21?colorchg=1&off=1&TYPEK=sii&isnew=false&year=98&co_id=9921&如果覺得好賺就自己去開一間吧..營收有一百六十幾億但是淨利只有二十多億..如果那些機車大廠說單車那麼好賺..他們大可自己去開一間單車廠啊..為什麼那些機車大廠都不願意自己來開一間單車廠..不必在那邊比較零件..200:2000有任何意義嗎??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產品在市場上供需若不平衡,就有一方會得利,至於利潤多寡則是一個大學問,以單車而言要開發設計一款單車,還沒製造出時就要花不少時間來研發及測試,這些也都算是成本之一。.......................您我大都只是看著最終之售價(經銷價或牌價),來跟自由心證之"材料價"比較,老實說這很不公平,因為這樣算很多產品或物品皆是暴利價,以食材來說,一碗陽春麵,主要的只是麵而已,再加兩片薄肉、青菜跟高湯,成本算一算不到十玩卻賣您35~40,若以比例原則來算它有70%的利潤,切個小腸當小菜,一盤沒多少也要個30~50,若自己去市場買回來,一大付也只不過五、六十而已,以麵攤之數量算一算至少可以分成五、六盤,.........但各位可有過?一大早要到市場採買,回來清洗、熬煮,準備個場所,等您一來不用幾分鐘就熱騰騰的端上來,這些都是成本。產品售價跟銷售量也有很大的關係,流量大利潤就少,相對銷路少其利潤就高,若沒市場,不管價格高低,產品就自然淘汰退場,買賣雙方永遠是對立的,只是別"鑽牛角尖",否則會沒完沒了....................
就上面大大貼出來的資料來說,我個人的看法是不好賺理由在於它的量和迴轉率就以開店的經驗來說,一個像樣的店面不太有機會低於五萬月租人事兩個也算五萬就好,簡單裝潢基本大概至少50到70萬以一般加盟店最高也賣不到9折等於賣車的毛利不到兩成,自己可以算一下要賣多少車才能打平多久才能回本?而且這些車都要買斷,所以還要加上庫存成本如果真的只能7折進車,我看這波單車熱過去後車店至少要倒一半以上舉一個身邊的例子:最近幫好友找了一部公路車該車在車店已經擺了兩年,主要就是尺寸問題訂價18萬多,最後朋友以六折價入手什麼是存貨壓力?如果你是7折進車,該是點滴在心吧!
es4241 wrote:我只看過機車行轉業開單車行的,還沒看過單車行轉業開機車行的,所以應該是單車比較好賺. 如果您的前兩句成立-->那有好幾種可能,其中兩個:1.單車比較好賺2.開單車行門檻比較低,修機車的轉行很簡單,但是單車行要轉開機車行沒這個技術....
如果大家都覺得自行車這個行業很好賺,維修也很簡單自己就可以DIY了,那建議大家把現在的工作辭掉加入開車店的行列或是跟朋友合資自創品牌、自製零件最好也有自己的工廠及生產線,所有的東西都自己生產自己賣,這樣都不會給別人賺走,如果到時候真的賺很大請不要忘記把台灣一些失業的勞工朋友都找去幫你工作我想大家都會很感謝你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