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不才
我還是覺得倒過來的不倒翁就能簡單解釋了 雖然不很科學
一棟十樓高的建築和五層樓高的建築 無法說誰的重心高低誰比較穩
應該是看他的支柱方式是不是夠足以穩定支撐重量
如果五樓高的卻設計四根細細的柱子且三樓以下只有四根柱子沒有橫梁 四樓以上蓋得比樓下還大面積重量數倍的屋體
即使他重心離地面最低 那他穩嗎
小折設計就是將龍頭和坐管拉高以配合大人的騎乘姿勢
你屁股坐下來的位置承受妳大部分重量
但那根管卻離車體三角這麼遠由一個束管支持
當你騎到不太平的路面 所感受的傳導 那就是重心不穩了
那不穩的感覺不是車體三角設計不好
而是
因為你操作這台車的點離車體太遠了
只靠坐管那根細細的管和龍頭那根
卻又離這麼遠
這是不是很像一個建築只有四根柱子支撐比他本身重幾十倍的東西卻沒有樑來穩定物體
又把柱子做太長
何況單車是動態的行為物件
龍頭也是 當你要抽車 那管子卻是離車頭柱這麼遠的龍頭負責
這不就很像倒過來的不倒翁 下端細小去支撐較大面積體積重量的上端
如何改善 就是縮短不倒翁上下彼此差距
以及自己重量不要超過該單車車型的建議承重
柱子粗細必定有計算她支撐重量極限
小徑就還好 因為他沒有前面的坐管和龍頭拉高問題
只有其他小車一般的問題例如接地面積等
chmiao wrote:
在看了許多先進的回覆後,我有90%以上的信心認為──小輪徑車重心比較低;但是也還有那麼<10%的可能不確定(因為1.我的能力不足以判斷,2.沒有可以令人100%信服的數據資料),所以我不敢作結論。抱歉了!...(恕刪)
我幫你推1把好了, 重心有嚴格的物理計算方式, 以1般常見的Dahon like , KHS-T2 like的摺疊車, 跟常見的登山車來比較
人車結合重心處相對於地表的距離, 登山車比較高, Dahon like, KHS-T2 like 比較低
不過,你原來的開題好像是說, 小輪徑車重心有沒有比較高, 這結論你可以百分之百下了
另還是再重申, 動態平衡似乎真的跟靜態平衡的思維方式不同, 不倒翁的理論在此處應該不適用
以1個淺顯的例子, 騎同一輛車, 用不同的方式騎, 用站起來屁股離開坐墊的方式, 跟座著騎, 甚至跟放低座管騎
(可以選一稍微有點斜度的斜坡, 以不踩踏, 用滑行的方式來實際體驗 , 我這方式,應該夠科學了吧, 把踩踏的變因排除)
站著騎,並沒有特別不穩的感覺 (可以視為把重心提高了 ) , 放低座管騎, 也沒有比較穩
光界來的人 wrote:
這篇還講真久小弟不才...(恕刪)
第一,大部分的小折小徑,龍頭、座墊的相對位置與距離,跟一般26"車差不多,輪距也差不多,你說的什麼距離,似乎沒有任何證據說明有什麼不同,或者有什麼影響
第二,幾乎所有自行車都比人輕,而且都是人坐在車上方,完完全全都是與不倒翁相反,不知道你拿這來比喻,是要怎麼比?
真要講,同一個人在兩種車上,以同樣姿勢來比較,整體重心小徑稍稍低於大徑,順便說,前面有人提到重心低反而操控不易,用到的比喻,根本是錯的,拿立掃把來比喻,難道你是立單車嗎?除了作用點相同(輪地接觸點),整個作用系統完全相反(別忘了,是人在車上操縱作用點,而不是人在地上透過地板操作車子),根本不能相提並論,要我相信,麻煩,寫個理論依據來吧
第三,無論是高碳鋼、鉬鉻鋼還是鋁合金,坐管、龍頭的那種管徑,只要不是瑕疵,基本上除非你是超人,否則想造成變形,似乎很困難
其他理論,最近很多篇都講過了,至少以我的理解來看,就算不是結論,也應該不會差很多,麻煩,有那個時間發這麼大一篇,也花點時間去看看吧,別人研究討論了那麼多,遠比你「想像」的,要嚴謹許多
敗家真是無底洞阿~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