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xlot5475 wrote:我的意思是,想買的就...(恕刪) 原來如此,慧根太低...一時沒看懂Lanxlot5475 wrote:有人說行銷的本質就是:在一坨xx上面灑上蔥花,讓她看起來好吃一點。這是比較誇張的說法啦。...(恕刪) 這真是我第一次聽到的形容詞
Lanxlot5475 wrote:完全正確,這就是DR...(恕刪) 所以我在2008年4月組PC時買了 DDR2-800 2GB*2條(那時1條2GB為1200元左右),心想4GB應該夠用了,前幾天看到RAM的破盤價600元-1條2GB,馬上又去加購2GB*2條插滿8GB。我家裡已經有7速小折*1台,平把公路車*1台,登山車*1台所以我下一台彎把公路車就等我哪時看到破盤價再出手吧
perrysuper wrote:供需問題其實是最根本...(恕刪) 大大的論點給大家一個新的觀點,是以"競爭論"作為車價下降為概念,小弟認為也不無可能。只是這個發酵的過程必須要在退燒之前完成,另外 G/M 兩大廠的市佔率跟規模之大,恐怕要有能與之抗衡的勢力出現,需要相當的資本。小廠一定是走玩家路線,少量、高單價、高毛利的維持營運,要量化真的需要相當的資金。
metallica wrote:一些想法,參考看看。...(恕刪) 全球觀點就要考慮全球售價。這就有點超出我所能收集到的情報跟理論的基礎,因為這牽涉到貨幣、關稅、進出口法令等等。以內銷市場來看全球市場,或許不太準確,但是應該還是可以窺視到一定的風景。
chowjy wrote:怎麼好像在上經濟學一...(恕刪) 嗯,小弟發這篇文的主要用意,也就是希望大家不要被"景氣"、"物料價格"這兩件事誤導車價的漲跌。用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去分析價格的趨勢,雖然也不是100%精確,但是至少是用一個理論基礎去推斷。不過,也有人說經濟學是偽科學,或說他不能算是科學。
alan88 wrote:所以我在2008年4...(恕刪) 是,從 DRAM 的慘跌我們就可以很明顯的看到 "供需失衡導致價格嚴重崩盤",甚至現在已經影響到這些廠家的生存了。這個經驗是一個讓我們未來作生意,或是觀察市場很好的借鏡,價格絕對是消費者決定的。而決定消費者行為的一定是來自某種需求,能創造需求的人就可以創造市場,創造財富。所以,什麼最大?! 勸敗最大啦!!只要有人勸敗成功,就是拼經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