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live wrote:大文豪的原子筆不小心...(恕刪) 您講的還真好,一針見血,抓到重點,又讓人看的懂.騎單車真的還要同時消耗體力跟精神,因為我的單車沒有裝後照鏡又怕死.所以山地下坡都保持速度25公里以下,要我常態在台北市區騎單車通勤就更不敢,就算是速度10公里也不敢.因為我也有使用汽機車,深知汽機車用路的文化啊.
spanner wrote:所以,騎機車的話,50 60公里速度遇到同樣的狀況就閃的過??感覺跟單車無關吧,只是剛好騎單車被撞.... 同意+1個人單車通勤約半年感想是:「會被撞的,就算你開公車人家照樣撞你;會撞人的,就算他走路也是直直撞上去。」單車的加速能力差在馬路上處理危機反應時間也就多過其他交通工具(減速→閃避→恢復原速)所以需要更高的專注力與更長的前後安全車距(事實上只能與前車保持安全車距,後車要靠別人來保持)
不少人有騎單車通勤的念頭,在台北市街頭可以看到。只是提供前輩的經驗談給大家分享,建議正想要採用腳踏車當交通工具通勤的車友務必多勘查通勤路線的路況。用腳踏車當通勤交通工具畢竟在台北市是很傷的。沒有運動功能且吸進更多廢氣(腳踏車是心肺功能運動主要促進呼吸道與心臟功能)、還要應付亂招招的交通動線、車種與某些莫名其妙的路口指揮......在選擇之前可以在主要路線旁的巷子走走,說不定可以找到沒什麼車子的巷子,又可以達到通勤目的地的路線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