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思考「 重新設置我們的河岸自行車道」(颱風過後)

bluemzn wrote:
你能想像十年後我們的河濱自行車道會是什麼一個情景嗎?
在我的想法,最有可能的情況是,每次颱風泥土淹沒後,挖土機就會把自行車道上的泥土挖置兩側堆放(這就是我們政府目前的清理方式)
不用幾年兩側的土可能就會高過我們的頭
到時你會發現在河濱自行車道裏騎車「就像在水溝裏騎車沒有兩樣」
各位!這就是我們要的河濱自行車道嗎?
...(恕刪)


景美河濱自行車道發展至今
也差不多有十年了
別在此以筆管窺天
有空去景美, 公館河濱自行車道去看看吧
看看有沒有兩側的土高過我們的頭
看看像不像在水溝裡騎車
別再鬧笑話了
別在家當宅男
凡事都用想像的
把尊腳跨出去看看再去思考, 下評論吧!!

再提示你
大禹治水是用疏導而不是圍堵
我們現在的治水正是如此
與其興堤架高
不如拓寬河道腹地
平時腹地當公園綠地闢自行車道
颱風水災時當疏通水流的河道
況且現在治水是雙管齊下
既拓寬河道腹地
又築高牆設置水閘門
dqplayer wrote:
樓主~~

一個構想的開始總是有許多漏洞的


離題了
勸您還是刪了吧!!



不要說自行車步道了..連一些可以打棒壘球的場地和籃球場也都淹掉了..難道這些也要一起移嗎..??

河濱公園不是只有自行車步道~還有其他很多人在做其他運動使用

市區的空間原本就比較小..所以才把一些運動休閒的設施蓋在河岸邊

碰到天災..沒辦法大家就多忍耐個1.2個星期讓相關單位修復

不要只想著自己的休閒..還有很多人的家..道路和橋都沒了
台北市端水門還關閉,堤內復原動作算蠻快,掃泥車+灑水車+小山貓+抽水車都有在作業,最好玩,是看到大稻埕一堆招潮蟹大軍在自行車道趴趴走,算不算河川生態有好轉了,我走的是機車道,目前自行車道,有的泥巴很厚,不建議去騎
不要忘了二重疏洪道
那些便道交通煩忙,遇到颱風一樣封道
每年颱風天不會太多,一時的不便大家均安不是也很好嗎?
車道還是會在那不會跑掉的
其實台北縣市自行車道是位於河川行水區內的,
行水區內一般不能設置高度超過150cm高的固定設施
所以嘍,大大的想法是不可行的,因為自行車道只是附加的噢
不過我覺得可以在現有基礎上逐步改進,至於每次颱風過後的不便
忍耐個幾天應該可以啦
思而不學則殆(殆:危險)

以下是一些安全性的問題,但樓主似乎完全忽略了:

1. 土堤結構是鬆散的,對堤防的安全性不但沒有幫助,反而因為它的重量長久且持續的施於堤防,而影響堤防的安全性?

2. 土堤一旦堆置於堤防邊,如何進行堤防結構的監測以及日後維修補強?

3. 堆高的土堤,大水一來,禁得起沖刷嗎?(被掏空的機會很大)
YOTSUBAJESTER wrote:
.............(恕刪)


請問政府需要給的必要設施是甚麼?
怎定義?
目前給了些甚麼設施?

對!現在有了河濱自行車道 對我們這些愛騎車運動的人 真的是要心存感激了

那請問跟大頭症有啥關係????

真的很討厭 有些人一直大頭症來大頭症去的.....


此外!!
每次颱風來花的清理費零零總總的累積起來也是一比不小的經費 幹嘛不一勞永逸做個好點的自行車道?
版主大大
別擔心
這些設施應該很快就會改善了
我們不是有擴大內需嗎?
其中有很大的比例是要用來做景觀美化綠化工程
而且幾乎是每個局處都有這項預算
相信很快 自行車步道就會比高速公路來得大條了!!
行道樹都可以挖掉重種了
自行車步道當然可以全部敲掉重蓋囉!
KUOCHUAN wrote:
幹嘛不一勞永逸做個好點的自行車道?...(恕刪)


一勞永逸?

蓋在哪?
怎麼蓋?
經費在哪?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