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rc wrote:
槓桿原理大家在國中小...但在台灣來說,從小被訓練的是書本是書本、生活是生活,多數人已經被訓練到可以在大腦裏很明確的把這兩件事分開,明明是生活上會遇上的簡單原理,但在大腦裏就是不會自動連結。(恕刪)
不能同意您更多了!!
很多人其實就是這種生活白癡(通常自己都不知道,知道也不想承認)
自從接觸腳踏車之後自己拆拆裝裝
漸漸想要了解更深入的
有一次問一個機械專長的朋友一些簡單(我認為應該不難)的腳踏車力學
其實我心理大概有個答案,只是想要問專家確認一下
結果,他連答都答不出來
推說沒學過之類了(我心想,腳踏車是以許多機械基本原理構成的吧,怎麼可能沒學過…)
後來我就死心了,只要無心,學在多也是枉然…
同理,有心的人透過制度化的學習會變的很強
只是想要混口飯吃(很多台灣人的毛病)學再多他也只是隨便學學隨便弄弄
peter519 wrote:
這也是聽說..聽捷安...(恕刪)
有制度總比沒制度好, 至少那是個起碼的門檻啦

我想
這樣的制度是個開始
大家常說遇到態度不好的店家
結果是下次不要再來
在這最壞的情形下
如果車的問題處理好了
總比
店家修不好車又讓顧客受氣的狀況幸運多了
我的想法是
店家的維修專業能力一定要有 (請先以新手觀點討論 暫不討論自行維修)
服務態度則因無法簡單量化評量
之後也可以作星級評鑑
而大家對證照的懷疑
則需要發照單位的把關
讓證照成為持有者榮譽的標誌和能力的肯定
當然取得證照後 固定的回訓吸收新知也是必要的
或許經由專業的維修改裝或組車競賽
讓專業的維修人員受到鼓勵
讓自行車玩家的視野擴展
總之
樓主希望有制度地改善自行車生態的出發點我很認同
期待大家腦力激盪出更多可行的方案
lin4301 wrote:
當然取得證照後 固定的回訓吸收新知也是必要的
一、目前單車一輛萬把元,一小時經營成本200元,一次修車就去掉車價的1/50,如果再加上回訓成本(回訓那天不能做生意、搭車去訓練中心要車錢、教官講師要給薪水…),不知道該收多少才好。難不成由稅收支應就不是錢了?
二、單車要回訓。不知道危險性更大的機車、汽車要不要回訓?影響健康的餐飲要不要回訓?電工呢?醫師呢?
一個國家要養多少回訓的教官,才有辦法應付所有各行各業每天絡繹不絕的回訓。好像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強盛到這種水準。
三、回訓這檔事,明顯是個理論上可行,但工程上無法進行的事。
四、如果沒有回訓,那通過証照之後的自我要求要很重要。所以一切看自我要求。
迷之音:都已經能自我要求了,那要証照幹嘛?
五、所以這議題的重點根本不在証照(或鑽進牛角尖去討論「該如何執行証照檢核」),而在車店缺乏自我要求下,有何種方式去管制車店。
小弟的看法很簡單,客戶口耳相傳就是最好的商業自然淘汰力。東西難吃,就沒人會去吃,就這麼簡單。
(至於這點,我就不明白01為啥把這機制當抱怨文收起來。壓下來不爆,之後爆出來的力量會更大,說不定哪天會有人掉了輪子摔車被大卡車壓過去。反正爆的時候只會和車友與車店有關,不會和01有關係,所以我們在這不需要為這事擔啥心。)
推動這個證照有用嗎? 讓有證照的人有理由去開店嗎?
別鬧了!
我家這邊方圓10km裡面早就沒有自行車維修店, 因為店家早就移動化了
沒店面, 打個電話, 就開個小發財就出來賺了... 還滿受歡迎的, 這樣的做法最懂腳踏車族的心~

因為腳踏車能完壞的地方不多, 所以大多只要半小時一小時就能解決, 也就是部件零件用換的就行
說穿了... 只要肯花時間做, 根本沒難度~
在工作的地方常聽騎腳踏車上班的歐巴桑講說:
-店家很黑...補胎指補一次, 第二次就拒補要我換新了
-只是把鍊子裝回去, 就要收錢
可是... 腳踏車的保養維修本來就很簡單, 而且只要有心有閒也能做, 維修店難怪越來越少...

工廠苦命人の沒力人生... Orz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