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分享:為什麼經銷店家不保固非該店售出的車?

如果你不是在該店購買
只因為該店是賣跟你一樣車款的經銷商
他要跟你收錢,坦白講你也不能講他不對

但重點在
該經銷商的上游是如何處理與消費者之間的關係
該經銷商又如何為品牌背書?

購買品牌車就是為了服務
騎到外縣市車子有問題,假設出了狀況自己無法自行維修
您首先會想騎到哪裡修理?當然是該車的經銷商

算了!這問題終究會淪為口水戰~
建議大家去看看另一篇論戰,與此版主所討論的議題很接近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68&t=663109&m=f&p=3
不過我家這邊就有一間很優的店家,

老闆說雖然不是跟他買車,但還是他們的牌子,

他就會幫忙用車,除非自己有要更換東西才會收點工錢,


因為老闆說如果你是在其他縣市買車的人該怎麼辦,

總不能真的回去原購買地點吧!

只要在保固期內就會幫忙維修,

我想這種店家真的已經很少看到了,

而且老闆人又客氣,值得推薦一下!
ls9000 wrote:
目前台灣的經銷店家向...(恕刪)

很贊同您所言............
只是........也許是有些消費者自覺權利高過一切,因「理」而忽略「情」..............
甚至會以不同商品或價值未做比較,較常見是說:汽車保固期內更換新品不限原購處即可,而單車為何不行?理論上是沒錯,但試想一般一部車少說也要個四、五十萬元,有些廠牌全台最少的只有三到五點(像我開的L牌),有些廠牌則是大縣市就有二到五點,但再怎麼多也比不上銷售單車的車店多,至於故障率肯定單車會比汽車來的高,因為汽車幾乎是人的間接對機器控制,而單車是直接控制,就好比換檔或剎車,汽車要剎車只要踩下去,其餘就交由機械控制,而單車會因手感前後輪控制,剎車皮是否正常?是否對位?各種使用習慣等等因素改變而無一致性,自然回店維修的機率一定比汽車多,老實說,單車大多數的異常是人為因素,但每一個消費者都是說,我都是正常使用,沒有人會去承認因使用不當而造成(包含我),因為他也不懂或區分,反正車子在保固期內有問題當然是找車店做維修處理,但在車店的立場,車了不是我賣的,要我做免費維修就算了,若需零件更換,壞的零件寄回公司,公司就算換給你也要等個數月,因為作業流程除非特件,否則都是集中處理,再者製造商都是以維修後寄回處理,少數才新品更換,這一來一往,試問若您是非出售商,您會很無怨無悔的處理嗎?除了是他出售的車或直營店,否則他請您到原購點處理並不為過,當然有些車友會說,車是在外縣市買的,難道有問題(指嚴重問題)還要花時間送回原購處處理?這不合理等。話是沒錯,但這有解決方法,先向原購處詢問處理方式,或直撥該牌的服務電話告訴原由,正常都會請您去就近的不管是直營或經銷商處理,因為車廠會通知維修點此事,如此對車店亦有更換零件保障,否則硬要非出售的店家做保固實在有些殘忍也會有誤會發生。.............
既然如此那是否以後就在直營店購車較有保障?當然也對,只是直營店的售價(沒有特別價)還有物品的種類(大都只有認定的廠牌)及人員技術因素等等之衡量下,就自行評估。
各牌直營店外,單車這種產品沒有所謂的寄賣交易,大多是車店預訂下單或缺貨下單,當然不管是何種方式,老店可能月結,新店就付現吧,因為車廠也會怕您跑掉,甚至有些車廠因為怕車店看中某些車款而大量向車廠訂車後不要了,會要求車店先付長期預購金(先開三、五個月的期票)待進車時再扣除預購款,其實正牌的成車利潤不高,以前乏人問津時為了銷售,經銷商當然就較有折價空間,但近一兩年來單車風行,大多車店就以建議售價出售,其實這樣就要指責他,說他是黑店?.................
我去直營店購物時發現幾乎購車者都很有風度也不囉囌的看車牌價給錢,當然最多也只是九折成交,反觀在經銷商卻是撕殺你死我活,成交後還要A一下這個A一下那個,甚至車都買了一段時間了,還回去車店反應,向老闆說我朋友同樣買這款車,為何你有送某東西而我沒有?不管是直營店或經銷商也都是需要管銷,經銷商的利潤反而沒有直營店的高(因為直營店是公司直接經營,老闆就是車廠).............
往往在網路上看到我們有些車友在消費權力上跟車店有些誤會,而炮轟車店,當然維護本身利益無可厚非,只是若多了解些互相的權力點,或許會減少些不愉快事件。.........................
我不是車店的相關人員,跟大家一樣也是一個熱愛單車的車友,只是我除了正職外常開小差到車店幫忙學點修車技術(別誤會,我熱愛我的工作,我從不曾也不會改行),上週碰到兩個狀況,試想若您是車店,那心態如何?
一、一位消費者牽台20吋車子進來說氣打不飽,那就告訴他可能破胎了,他說不是,很專業的說換"雞腸"就好,車店跟他說現在內胎沒有"雞腸"了,而且那是美式胎,沒有單換氣嘴,消費者覺得的似在騙他,指著說,就換個氣嘴就好不需要整個內胎都換掉,店家仔細看一下,不是氣嘴問題而是氣嘴根處被車框磨破,告訴消費者後,消費者問一條多少錢?店家說內胎一條100元,更換加工資50,結果那消費者說那他自己換,接下來更好玩,那消費者當場就在車店裡拿車店的工具換胎,車店問他會換嗎?消費者說不會,但不會再問你,結果各位您覺得他會嗎?當然邊換邊問,好幾次程序錯了,實在看不下去,跟他說應該怎樣才對,看了實在令人搖頭............
補述:今天得知這位消費者,當晚回車店說內胎有問題,結果要老闆檢查,發現這消費者裝內胎時自己把內胎夾破,無言的是,硬說是內胎有問題,要賠他一條...........希望他不是咱們01的車友.................
二、買了一部成車,騎了兩三週後說要退車子,因為他去其他車店看到相同的車,車上某些零件跟他不同,店家跟他解釋,成車不可能跟他偷換零件,這是車廠有時零件物料變更所至,但消費者不同意店家所以言,覺得店家事先沒做告知算是欺騙他,當然店家也可以搬出一大堆法規,但做生意息事寧人,算了!退錢了事,那車因騎乘車架有許多泥巴,輪胎也有磨損,回收後當然無法還給車廠,只能低價當二手車賣出。
其實消費者的權力一定要維護,只是反觀我們消費者自己對權力也要有所節制,而不是消費者永遠是對的。
囉嗦一堆,傷眼了,供參考,不打嘴炮..................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