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算齒輪比了啦Bicycle Mechanics的世界, 評估檔位的輕重英制請服用gear inches公制請服用踩踏1圈,行進米數請參考http://clie.ws/bbs/index.php?showtopic=132587
HenryV4 wrote:不要再算齒輪比了啦B...(恕刪) ~~~~~我覺得開板大開這篇基本上不太像是在算齒輪比應該是在討論大盤和飛輪間各個檔位的適用性因為曾經看過板上的大大說騎不到1000KM就把飛輪操爆了看這篇後可以推斷出大盤和飛輪被操爆的可能原因就是長時間使用不正確的檔位導致零件損壞
我也來PO一下我換檔的方式,若有不正確處,請不吝指正上圖藍色為我使用的範圍若以gear inches的算法為(輪徑:26")PS.不知道有沒有人算過兩盤如公路車的呢?(前盤53*39或CT盤,後飛12-25或12-27)
好文章,再加點料不知道有多少人認真的去看鍊條在前三盤各盤對飛輪的極限,以我的車來說 1-4、2-6、3-8 的搭配,看起來是最接近直線的,我會以 +、- 2 內做為一基準,+、- 3 做為一般極限參考或短暫的使用,所以算一算 1-1 的搭配以我的基準是極限了,以這樣的基準算下來,前1可搭 2~6;前2可搭 4~8;前3可搭 6~9;所以總有14速是可作為頻繁使用的檔位,建議大家在定下各檔的搭配前先看看自己車的鍊條直線時的檔位,並上下加減飛輪兩檔以上,觀察比較後再來規劃。另外 11~32 跟 11~34 飛輪對我來說 11~32 齒比略密比較喜歡,而且一般爬坡只要有小於 1:1 的齒比我想應該都夠,除非沒真的很力或長陡坡,34齒才比較能突顯出作用,齒比密一些有在騎公路車的人應該都知道其中的優點,這不是本次重點就不多說了。
好棒的文章害我研究了好久 M1的齒盤搭配很奇特...前3盤是 48X36X26的登山車大盤後面卻是Tiagar的 12/25 公路車飛輪以齒比(黑字)來看是這樣紅色是gear inches的算法 (輪徑:26")以綿密來看的話這樣配好像不錯36/12升檔48/15落差不會太大但是36/12的鏈條歪斜不小,相對的增加對零件的損耗改成這樣的話,是比較合理,對飛輪的壓力也比較小但是48/17昇48/15的落差就不小,真是尷尬的15 / 17齒當然這些只是紙上談兵實際上的體會還是多少有些落差若有不正確處,請不吝指正!!!01就是要有這種討論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