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23C 及 25C 代表什麼意思

recano wrote:
其實輪胎設計手冊裡面...(恕刪)

網兄可以試試看看什麼框配什麼輪會量到準確的數據

700 x 23C 或 25C ... **C等外胎寬度標註方式
是屬於早期外胎規格不多時的法制標註方式(英制標註 例:26X1.5" 或 2.0")
不論法制或英制標註方式 都是舊式的標示 以外胎直徑為標示基礎
因目前外胎/車圈規格眾多 其標註方式已非絕對符合 僅是近似值而已
近年ISO為改善這個亂象 制定推廣以ETRTO標註方式 輪胎寬度+車圈外徑 或 輪胎寬度+外胎內徑 做為標註標準







Vian_sonic wrote:

700 x ...(恕刪)

現在要買23c尺寸開口胎,大概只有schwalbe one 跟 Veloflex 了,其它品牌尺寸大概都是25c起跳(雖然標的是23c)
最近我測了一下幾個輪胎, 蠻有意思的, 大家參考看看:

Panaracer Gravelking 700X28C, 實際測量30mm.


Kenda K193 Kwest 26X1.5", 實際測量1.5 inch, 絲毫不差!


Continental Contact 700X32C, 實際測量29.4mm, 竟然比Pananacer標28C的還細!
Monte920 wrote:
最近我測了一下幾個輪...(恕刪)

就覺得.........
標示與實際不符 23變25,25變28
內胎要怎麼選,胎壓要怎麼打,相關零件的搭配
有一種理不清就得自己試的感覺
選胎也是個問題
A牌25c滾阻小,但實際是28c的寬度
B牌25c的滾阻大,但實際是25c的寬度
A牌拿寬胎詐滾阻,導致B牌好胎但卻賣的差
真的想選到比較對的胎,還真是難
對消費者來說付出的不是想要的
吃了暗虧
Panaracer Gillar 23c小於23mm,輕量化的好胎,防刺等級又不錯,樓主可考慮配合C15的框,一整著細細的好看極了.

借版發問,

請教,有沒有人試過前後輪用不同的寬度(混搭),

例如,前輪23C、後輪25C (或相反)???

因為前二天去車行換胎,
老闆沒問我就把我的後輪內外胎從25C換成23C,
但我回家才發現,在想需不需要回去車行再換回25C??
mcchen66 wrote:
借版發問,

請教,...(恕刪)

很多人是這樣搭
馬牌也有前22後24的搭配
保有舒適性及攻擊性
Ben^3 wrote:
Panaracer ...(恕刪)

這比例很好看
今天裝了GP4000RS 25c
寬度27.2 比GP4000 S2 小了1mm
高度量起來比GP4000 S2 小了 1.3mm, 整個輪徑小了2.6mm

我個人比較喜歡GP4000RS的大小
以25c來說,GP4000S2真的太粗壯了
跟本就是28c的尺寸了

也不是所有的胎寬都是在15c的條件下量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