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新單車外胎遇刺了,請教怎麼辦?

謝謝你的建議。

對啊,胎壓不高。 我手打氣的,也不會打得太實,可能沒有60psi.

其實我不算單車玩家或發燒友,只是覺得有些基本的維護工作,自己需要學懂,這樣才不用遇事故時不知所措。所以我是想盡量在家維修。有些維修感覺難度太大(或者費用太多) ,自己應付不了,也不敢搞。

TONY1978 wrote:
登山車胎壓大多60p...(恕刪)
Ok, 明白。
nwcs wrote:...我用建大防刺胎一樣沒轍,加個防爆帶應該也沒甚麼用,還是帶條備用內胎比較實在.
...(恕刪)


在分享論壇有這樣的實例分享,就是剛上這防刺墊還不錯,幾個月後內胎自己裂了6mm. 他她的分析跟你一樣。 不過那個車友雖然知道問題,却沒有卸掉它,還想了用雙面膠固定那防刺墊,照用可也。
我覺得在安全前提下,這可是一種探險精神,想發現新的經驗。對我而言就不太實際了,真的不如换內胎。
nwcs wrote:..但最讓我擔憂的是,他夾在內外胎之間,我怕會有不良影響,...或是讓內胎的外皮或外胎的內側加速磨損,
...(恕刪)


像個計時炸彈。
nwcs wrote:..其實防刺胎墊有安裝技巧,也需要經常調整,不然防刺胎墊安裝不好或用久沒調回正確位置,反而會刺破內胎
...(恕刪)


一步一步引向危險啊。
nwcs wrote:..有些為防止防刺胎墊異位,把它上膠做成膠帶,這樣連外胎一起毀了,沒有最瞎只有更瞎.
...(恕刪)


Ok. 知道了。
nwcs wrote:...內胎自動補胎液: ....上後3-6個月就失效,我還是帶條備用內胎比較實在,個人建議就別花這個錢了.
...(恕刪)


這個的確是。但遇到事故時可能會六神無主,平時累積的經驗或反應便最重要了。
nwcs wrote:..個人經驗其實還有很多但書,因此只能當參考,千萬不要直接就信或照做了
...(恕刪)


讚!
nwcs wrote:..
,我試過只有PLAY GUN飛壘口香糖的含膠量才夠,其他廠牌都是人工糖精,含膠量不足,很容易乾掉後硬化,反而傷胎,其他如矽利康也是一樣,不是隨便一種都可以的....(恕刪)


找人修理,費用總感覺不合理、材料不知道怎樣、那店什麼時候又搬了、推著自行車找維修店、還要把車留下檢查回頭再取等等,都不是很舒坦的經驗。

我只有5-6年騎車經驗,而且是短途內代步或當是運動一下而已。我發覺,自己做基本的維護,累積下來, 對這『破車』了解多了,還產生了一種感情。

nwcs wrote:..我是去過車店換過3次輪胎和輪框後,那價格實在讓我吃手手,只好認命自己來......知識是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光憑人說只能參考,到最後還是要自己做才知道後果.
...(恕刪)
uynala wrote:
在分享論壇有這樣的實例分享,就是剛上這防刺墊還不錯,幾個月後內胎自己裂了6mm. 他她的分析跟你一樣。 不過那個車友雖然知道問題,却沒有卸掉它,還想了用雙面膠固定那防刺墊,照用可也。

我猜這一定會出問題,只是時間早晚.

原因:騎行時輪胎的接地面一定是平的,這樣搞雙面膠遲早頂不住高壓內胎的壓力(黏膠都會有老化硬化的現象),輪胎一定會不均勻受力而導致變形,如果胎壓低速度慢還行,但會裝這個的不是長途巡航的城市或休閒單車就是快速競技的公路車,因此出包率大增.
這也是不鼓勵內胎補過再繼續使用的原因,暫時頂一下可以,回去後內胎能換就換.

另外上雙面膠,代表內胎和防刺墊已經黏在一起,只要內或外胎一破,防刺墊也要跟著換,對荷包很傷.

你可以半年後問一下他的現況如何.

uynala wrote:
我只有5-6年騎車經驗,而且是短途內代步或當是運動一下而已

我較常騎也是最近3年的事,而且只騎雙北河濱,周圍5-10KM來回運動一下而已,頂多每個月跑一趟三鶯和深坑去吃東西逛老街,比你資淺多多,而且騎車技術不好,單車幾乎每年都會需要維修,尤其破胎換胎每年都要上演2-3次,因此也發展出自己的一套歪理,你參考看看就好.
小弟也是耶...

自己的破車(賣場牌),除了

車架跟前輪框跟前後輪煞車

還是原本的

其他都壞掉換掉了

對這『破車』了解多了,還產生了一種感情。 +1




uynala wrote:
Ok, 明白。在...(恕刪)
我回想了一下我的修車歷史:

0. 內胎洩氣,網購內胎更换,後來才學懂,補胎片補胎更實際。

1. 騎車時發覺後輪有異響, 换了後變速線,後來又换了前變速線。

2. 還是有異響, 發現鏈條兩個小導輪已崩裂了,又更换。

3. 還是有異響, 發覺後輪的三刀輪框有裂痕了;雖然前輪應該可以照用,但買輪組時,買前後輪一對有折扣,便一起换了。

這裡補充說明一下,我在香港這邊,鋪租超貴,單車店的經營成本貴,維修費很高。可以說,老闆和顧客困獸鬥,獨地產商贏盡。

我的問題和處境,只有在家解決了。

第一是不能在本地實體店購買(原因如前述), 香港來說,淘寶網是首選了。

淘寶網選購的輪組,後輪是裝好了花鼓的。要把原後輪的飛輪卸下,裝到新輪組。 這裡的操作都是從零開始:參考mobile01、youtube、到單車場看真的單車輪組結構比較,再到淘寶網咨詢一些店家、瀏覽買家的評價等。

最後下單。

那一對輪組¥300, 運費¥40, 共¥340, 兌成台幣是TWD 1700, 港幣HKD405 (今天的兌換價)。

那一次更换輪組,算是搏一搏運氣。現在想回來,淘寶買的輪組,飛輪的裝卸工具等,要是規格不配對,是不會退貨的,因為回郵的運費太高。

要是搞出一個爛攤子來,總損失是HKD405元(工具沒算) ;但成功的話,就救回這台廿多年,哥哥送贈的這台山地車;而且不救回它就是total loss了。

更换飛輪的步驟不複雜,翻看youtube 影片,一步一步跟著,第一次裝好了高興得不得了,因為所有異響都消失了;原有舊車輪的花鼓配置有個鋼墊圈,是否把它裝到新的花鼓,觀察一陣,又把飛輪卸下,加入墊圈,安上飛輪,又觀察一陣。最後還是覺得不加墊圈時飛輪的位置準確些,又再卸再裝。

對於我來說,一手一脚修理好了舊車,感覺是一種成就;我記得,那時候,睡覺睡得特別的甜,因為想起了這段經歷。

雖然,朋友或家人聽我描述時,都很不在乎。我也理解,你認為有意義的事情,今時今日基本上肯聽你描述的,已是十分尊重你了,就不要奢望有別人有共鳴了。

5. 困擾多時的異響問題解決了,但舊車又出現另一個問題:前輪外胎編織層的安全線爆裂,看到內胎(但出事前我沒注意啊!) 下斜坡時, 遇到樹枝沙石,刺穿了內胎。最後要推著單車坐地鐵(捷運) 回家。

换了一對26x1.95非折疊的防刺外胎。¥60×2

6. 這對外胎花紋小,特別骯髒難清理,因單車放在家的,所以覺得很不衛生。這當然是自己選錯了的問題,胎沒什麼問題。才會考慮多買一對巧克力胎紋的外胎。

新胎很滿意的,尤其是很易清潔。用了幾天,又出了點倒霉事: 一顆小沙卡在胎紋的凹處,把小沙拿開,看到外胎已被它刺穿了。

查了一下網誌,最後便來到這裡mobile01 發問。


nwcs wrote:
我猜這一定會出問題,...(恕刪)
謝謝你的+1 。

我分享了簡短的修車歷史(在樓上), 希望你有共鳴。


雖然自己更换了幾次單車部件,但基本上是頭痛醫頭,脚痛醫脚的。

我看著單車,還保留沒有换的部件有:脚踏、牙盤、前叉、後避震、前後v剎、把手、變速器、剎車器。這些部件目前都很正常。

我曾想過,改用無避震式的前叉,因為會為單車減重。但查了網誌後,操作的細節弄不清楚,相關的youtube影片也不足夠了解,就放棄沒處理了。現在的這個避震式前叉,已很久沒有維護了,但我是短途代步或運動一下而已,可以得過且過。


mikwko0720 wrote:
小弟也是耶...自己...(恕刪)</blockquote
感謝樓主的分享

超有共鳴的

常常一個人把車子扛到5樓整理更換

弄到凌晨2-3點

腰都很酸

然後隔天再去騎車

覺得超好騎的

應該是心理因素


uynala wrote:
謝謝你的+1 。我分...(恕刪)
遇到可以分享經歷的車友,讓我的這方面的孤獨感銳減,謝謝你的回應。

我想起去年某一次騎車,路過菜市場,想起沒蔬菜吃了,便把單車泊在路邊,走入去店鋪跟菜販買了點蔬菜,才十幾秒鐘,回頭看有個男人站在我的單車旁,像在等人又像在找人;我當時沒有意識有什麼問題,回到單車旁,把菜繫好,再看一下周圍,那男人已消失在人群中了。

經常聽到偷單車的事,這次好像險些發生在自己身上。「如果它忽然被偷了,我會怎樣?」這種想法令我很不安,除了金錢損失,還有很多回憶的印記,就那樣消失了。 (那時開始一直帶一把小鎖鏈騎車了。)

mikwko0720 wrote:
感謝樓主的分享超有共...(恕刪)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