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為何只討論材質 沒人討論數據

acer wrote:
UCI至今仍規範最低重量必須在6.8kg以上,既然如此,就不能說公路車越輕就越好,越重就越差。

UCI的規範~~~~
有不少廠商認為他是扼殺創意

像一級車隊的車 少於6.8kg 不在少數
他們還要刻意裝上配重鉛條在車上 才能通過車檢上場參賽

acer wrote:
還是認為數據的關鍵是...標準...

贊同這個
要有一個大家認同的樣本當作基礎
數據當然更有公信力,但是廠商不公佈,消費者又能如何呢?


reborn293 wrote:
各位車友好一直以來常...(恕刪)
Paul Biker
reborn293 wrote:
宏碁大 我想與你分...(恕刪)


你分享的影片基本上有點規模的公司都會做,至於測試條件及數據如何決定
有經驗的工程師可以自己設定,通常來說自己訂出來的標準會比國家標準來得高

acer wrote:
『stiffness-to-weight ratio』當作一個衡量公路車好壞的標準,關於這一點,還是會要保留一下吧。


宏碁大
就這點我是認同你的看法的
剛性重量比 不一定是業界的標準

像是TARMAC S-WORK 踩踏剛性很高
但剛性重量比 就比TCR差
不能因此就說TCR勝過了TARMAC

但就如我所說
可以不同意他的測試方式
各廠家可以有自己的測試方法

但是 總要有科學測試呀
沒有科學上的驗證
怎麼能說自己的東西好
這才是我要講述的重點

總不能像某些品牌的輪組
一評比之下才發現
原來 自家的板輪空力測試吊車尾
原來 自家的輪組剛性如此不堪

總不能完全沒有科學數據
只打著T1000的名號
又或者 我是這方面的"大師"
我的實務經驗如何豐富
讓消費者 以為自己的產品很好






罐頭家族 wrote:
站助選手不管使用上...(恕刪)


其實,選手說好或壞,我一點都不在乎(被巴頭)...

只要沒在他腳下把車架踩壞、曲柄踩斷、龍頭震斷、輪圈震裂...基本上就及格了。

當然...小弟也知道產品沒有100%妥善的,但至少在他們摧殘下妥善問題會被放大,比較容易看出。


比如說像這種,遇到一點路面不平整就掛的...自然會在心中畫上一筆,儘管它很高貴XDDD
AG2R LA MONDIALE

新米少尉 wrote:
比如說像這種,遇到一點路面不平整就掛的...自然會在心中畫上一筆,儘管它很高貴XDDD
AG2R LA MONDIALE...(恕刪)


您畫上一筆的是休息把,不是Factor吧?XD

Maocrab wrote:
您畫上一筆的是休息...(恕刪)


這個自然是囉,不過也是會記得Factor的TT車用了他們的休息把,要留意...

總之,選手的摧殘會把這些的問題放大,比較容易看出來啊。
其實樓主已經把問題都點出來了

這車架只要有用上什麼領先業界的材料(哪怕只有一點點),就可以被拿來當作話題,提高知名度

但一個車架的評比項目這麼多,要做到輕,還要各項數據領先業界,那是要投入多少研發時間,金錢才有辦法做到

一般群眾若覺得有沒有T1000,比這車架實測的性能數據還吸引人
那廠商就就去選擇貼一塊T1000在車架上

另一面是廠商也不夠open mind,不希望自己的數據被公開
數據不漂亮就會打電話去"關切"
甚至還有的會怪說,明明我找車手試的心得都不錯的,是你們的機台有問題
reborn293 wrote:
各位车友好

一直以...(恕刪)

数据很枯燥。
一种数据是工业标准,没必要说,比如T800,达到什么标准才能叫T800。车架几何尺寸在什么范围才能兼容各家的配件。
另一种数据是商业秘密,不能说。比如钢材的成分碳的生成工艺。常看到人们说953钢材是什么什么成分,既然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而钢材厂家又这么多,怎么能生产的没几家呢?
还有数据不是唯一重要的因素。举例,同样的材料,不同的厂家生产的几何尺寸不一样,自行车的好骑与否就是不一样,这是没办法的事。因为各家对材料和自行车的理解不一样,对各项指标取舍的不同,就会带来车的差异。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