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公路車陷阱-------「機械清掃孔」溝槽


時速15公里 wrote:
市府在後方已經有警告標語
山多如此多驕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希望車主早日康復



這堪稱神回阿
我有沒用腦你怎知道
你這樣回就知道你沒腦
台灣路況不好嗎 你比較過沒有
這幾天環義你看沒
義大利的路況有台灣好嗎 路上的裂縫你看到有多寬嗎
環台賽直播你看沒 主持人都說台灣路況不輸環法
只看到一張照片 就說別人要怪自己
就算你有腦 容量有限吧
看來是輪胎太細的隱藏缺點呢
151515
台灣就是有一堆人習慣先檢討受害者...

各打50板或許也不無道理, 但大家打做路的人一百大版然後再罰一萬大洋, 之後或許就不會有那麼多陷阱了
這才是進步的方向不是嗎
effo wrote:
台灣就是有一堆人習慣先檢討受害者
當地政府當然有疏失
我支持當事人向當地政府求償一切損失
而且政府必須儘速改善事故地點
這些都是政府無可逃避的責任
只是
不管環境是好是壞,保護自己免於危難,終究還是自己的責任,不是嗎?

咖啡黑元素 wrote:
沒在看路吧不好意思我...(恕刪)

照片裡沒車就表示騎的時候車況很好~沒半台車?
你知道當下路況怎樣?嘴嘴誰不會~同理心在那裡?
這只能說這些看圖說故事的最好是天天開眼嘿~
不然晚七天到家也只能說你運氣不好了~
對不起~我說話就是這麼直~
2016年10月開始換騎公路車,最大的感覺是,對路上的坑洞路感增加好幾倍,之前騎的是登山車胎寬是跟現在的24差很多,在路上都會告訴自己要多留意,不過還是很容易壓到洞,看起來不大的小坑路感真的很明顯。

水溝蓋跟橋梁的伸縮縫更是不在話下,建議大家除了小心之外,多跟有關單位反應也是必要的。

另外想問一下,夜間佩戴黃色鏡片是否會讓路上的坑洞不易辨別,整體是比較亮,但是有壓到洞卻沒看到?
大家討論有點熱烈....
騎車是該耳聽八方眼觀四方,提高警覺,注意四週人車動態及地形地物,隨時做好剎車準備.....
但是有時也實在不容易做到那麼面面俱到。
就以這件事事發地點來說,是個幾百公尺的下坡路段轉彎處,而且那個東西對偶而路過的騎士,實在不容易發覺到它是有危險性的。
最重要的,那個東西本來縫隙是很小的,不知道何時被搞成那麼大。
以下摘自谷哥地圖---



自行車的競速細胎使用已經很普遍了
這種事故的責任,無論如何都是歸咎於道路設計上
經過橋樑伸縮縫最好採用兔跳經過,並改用 25C 輪胎, 比 23C 穩定且阻力低, 缺點是漏氣的話隨身打氣筒要多打幾下.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