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是甚麼樣的輪組可以輕鬆維持時速 37 公里以上啊 !


粉紅貓M wrote:
=========...(恕刪)


我也正在找訓練台,
玩玩 ZWIFT 應該是不錯的訓練。
singfeng3388 wrote:
要輕鬆維持巡航速度 輪組其實不是那麼重要


好像是這樣,
我上面的最佳紀錄就是用 GIANT SLR 1 跑出來了,
話說我現在的輪組還有高框 GIANT AERO SLR 0 ,
照理講應該 GAINT AERO SLR 0 最快才是。
雖然 GAINT AERO SLR 0 不是很貴,
但是應該也不差才是,
卻沒有輕鬆讓我維持時速 37 公里啊,
當時應該下標購入試試。

我現在的問題,
我想應該是腿力不足吧,
姿勢應該還可以,
真希望有黃婷茵那雙大腿。

84865426 wrote:
有阿
用GeoOrbital wheel 純電動驅動 最高時速32KM/H左右
在上人肉馬達 37KM/H 應該不是難事


這個作弊太明顯了 !

tako.1 wrote:
不知道為什麼....
幾篇回文中
我似乎能懂樓主真正想表達的意思
然後這篇回文....有傳達出盡在不言中的淺嘆.......


老實說,
我也不知道我想表達什麼,
不過是看到二手拍賣網的賣家,
說他的輪組能 "輕鬆" 維持時速 37 公里,
然後對照自己,
時速 35 公里就踩得要死要活,
讓我心嚮往之罷了。

不過嚮往甚麼 ?
我也不知道。

怨念聚合體 wrote:
感慨有人靠馬達作弊...?
這事就算世界三大賽也是近年才因為選手自爆而發現,從而開始檢測
在這之前那些車隊已經作弊多久根本不得而知
禁藥還不夠 自行車比賽竟偷裝電動馬達
高科技反弊 熱顯儀揪出內藏馬達


我相信這個就絕對能輕鬆維持時速 37 公里了。
若要練平路獨推,強烈建議patrick753車友從秀朗橋、福和橋或永福橋跨過新店溪到新北那一側。

我原本也是都從陽光公園開始,然後一直騎臺北市河濱,也都是到社子島、關渡,也騎了有三年。但從去年大約年中開始,知道新北大漢溪的左岸河濱,可以一路騎到三峽溪北河濱公園後(原先都只騎到城林橋),再加上捷運環狀線河濱部份已完工,不會搞得灰頭土臉,就開始列為基本功的路線了。

我現在若要練短程平路高轉速,大都騎這條路線,也往始慢慢的將迴轉速拉出來了,因為這一側的路線大多是平路的直線,不像臺北那一側彎太多偶爾車道又或縮減,常常速度拉上來後又要減速,要到大稻埕後才比較好騎,但也浪費了景美到大稻埕這段約13、14公里的長度。

也因為能「長時間」一直專心維持高迴轉速(對自己而言的迴轉速啦),慢慢的體重就突破瓶頸繼續往下減,就這樣有正向的循環,速度可以慢慢拉快,維持的時間也愈來愈長、體重也減到自己比較滿意的重量。在下圖這條23.1公里的Strave路段,自己最佳的成績在順風的狀態下有維持住均速32.4公里的成績,而且平均踏頻也有88了。平常若無大順風,也大都有29以上的均速。

當然,個人的這種進步也有在去年5月做過fitting後,讓車子的設定使自己的姿勢、動作能更加協調,有時在很順暢的時候,會有種人車一體的感覺。

以上分享的經驗是,若要有效率的騎乘,正確的bike fitting很重要,而訓練時路線的選擇也是蠻重要的…

對了,我的車子是 2016 TCR KOM,輪組是 2016 Mavic Ksyrium Elite。
********* 海闊朝天傾 *********

alan89363 wrote:
三鐵賽就能見到破37...(恕刪)


只要是職業的,
一小時的均速維持時速 37 公理應該算是基本的,
去年環法 Dumoulin 個人計時賽時速就高達 44.7,
這還是有小坡的計時賽,
如果是平路的計時賽,
還可以看到破 50 的。

marx1964 wrote:
每次看到類似文都覺得01真是臥虎藏龍
每個人均速都是30起跳.......

一姐黃亭茵前幾天在FB上的馬錶數字~~均速32


不是長度才 30 起跳?

想不到車速也是。

一姐黃亭茵均速 32 公里,
是爬坡兼騎乘 8X 公里遠的均速,
這是世界級的實力,
我們看看就好,
我們老人家不要輕易模仿,
以免心臟突然就不跳了。



JS傑森 wrote:
你不必納悶, 你去看看該路段的排名前幾個的功率項目, 平均功率都接近350W以上,
再看看你自己的平均功率是167W, 我猜測樓主應該也是屬於比較瘦的騎者, 爬坡很有優勢, 但平路就很吃虧了. 所以, 你平路想要更快, 除了騎姿要更空力一點(趴一點, 兩手夾緊一點, 衣服貼身一點), 最有效的還是要增加輸出功率. 提升你的FTP, 或者, 以這種不到8min的路段, 提升你的VO2Max能力也是可以讓你在這路段更快~


嗯,
其實 STRAVA 的功率不太準,
後面有閃電的才是真實功率,
沒有閃電的應該是模擬功率,
而 STRAVA 通常會高估模擬功率,
我的體重 64 公斤,
年齡 43 歲,
車齡 1 年,
要增加到 350 瓦,
我覺得有生之年應該是不可能了。

以下是 Froome 的騎乘數據:

1.體重:69.9公斤(環法時為67.5公斤)
2.最大攝氧量VO2max:84.6ml/kg/min(環法時推估為88.2ml/kg/min)
3.功率峰值:525瓦
4.20-40分鐘功率閾值:419瓦(環法第十站41.5分鐘均瓦為414瓦)
5.功率體重比:5.98w/kg(環法時為6.25w/kg)

要是我能練到 20-40 分鐘的功率均值為 350 瓦,
我就請大家吃雞排了 !



這是大約從景美騎到社子島的排名,
時間大約是 30 到 40 分鐘左右,
我的功率只有 130 W,
不過也沒看到有人功率突破 300 W,
現在練習也是一週兩三次,
希望到今年底功率能到 180 W,
就已經偷笑了。

未賽已三鐵 wrote:
題目跟列表看來合一...(恕刪)


你會錯意了 !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