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小徑與公路車的爬坡能力


joyce3aj wrote:
騎車下坡是在比慢的,你又輸了一次,開玩笑的!! 下坡慢一點好35km 和 50km 滑下來,了不起差
個幾分鐘而以,安全第一!!


哈,小弟下坡也是很怕死的,煞車會含住,速度大概就在40上下。

小弟指的下坡,是那種長緩,還需要踩的那種XDDD

公路車ing wrote:
※ 但是這完全不代表 小折 跟 小徑 比 公路車適合爬山 , 這就是錯誤的推論了




小折和小徑在上坡時,感覺有比公路車輕鬆。


不過下坡時,可能因為重心高,會比公路車不穩。


這是我騎的感覺,所以真的不代表小折和小徑就適合爬山路。
matrixix wrote:
小折和小徑在上坡時...(恕刪)


我也是小折 + 公路車 雙有的車主

且我蠻高的 (189) , 小折平地可以騎出很不錯的速度 , 但是爬山 ( 上+下 ) 還是沒辦法比的過大車

這是先天設計的限制沒錯
我也是公路 小折雙棲,也住大肚山附近
特三:嶺東路至叉路口,小折最速11:20
望高寮:雜貨店至夜景公園,小折最速8:00
沒什麼機會與公路車比較,但可以明顯感受到在神學院這坡度下
小折仍可使用23飛輪,公路則在25或28
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怒換公路車

0941411016 wrote:
這問題我自己也很好奇...(恕刪)
個人覺得,在同級架構下的話,兩者的差異基本上可看成車重和輸出效率
車重差,是固定的,兩輛車重量差五公斤,無論誰來騎,重量差都是五公斤
但騎士不同,功率輸出卻會天差地遠,比如假設兩者輸出效率差為5%
我全部財產的5%對比郭台銘全部財產的5%,雖然同樣都是5%,但兩者的差別可大了......

騎公路車,若腿力尚不足,即便多了5%的效率仍抵不過車重差,那換騎小徑,速度會增加
但只要腿力夠,多出的效率超過車重差的影響,隨著腿力增加,兩者的差距會持續加大,小徑永遠也跟不上

0941411016 wrote:
這問題我自己也很好...(恕刪)


更新一下進度
上週用公路車爬武嶺花了5小時03分,車重10.5公斤
這週用小折爬武嶺花了6小時03分,車重12.6公斤

今天爬完的心得是
小折確實在輪徑與車重上占很大的劣勢
公路車爬到人止關像剛熱完身,爬到清境的坡上可用輕齒比邊踩邊休息
小折爬到人止關我身體都濕了,爬到清境的坡上用最輕齒比感覺還是鬼拖輪
小折騎到清境後真的很想棄車逃逸....

我的結論是短距離的測試可能體力還能負荷不容易比出勝負
長距離的爬坡或騎行就高下立見了
提供給各位參考
我自己剛開始騎451騎了一年

確實有感覺小徑上坡起步比較凌厲敏銳 大車會差一點

小輪子慢速上坡操控更穩

但有一好沒兩好 小車下坡卻是非常不穩
說真的對於習慣將變數固定化的理工個性來說,實在不曉得這個題目到底有什麼好爭執的
※雖然我也常問問題啦,且還是我上一樓的TONY大大 回答最多次 ,給大家推薦一下 TONY大人很NICE又熱心,給他32個讚

我想分成兩個部份,車重、幾何 都能影響POWER的發揮,什麼叫做效率? 我想可以分成兩個部份

1. 這台車子的設定能讓你發揮最大的POWER跑出高速
2. 這台車子的設定能讓你用較低的POWER跑出相同的速度(但是無法跑出最大POWER)

第一款可以考慮成戰駒的想法(如場地車) , 第二款的話就是POWER的CP值,畢竟比賽比的其實是速度不是POWER

功率 = 扭力 * 迴轉速

所以要就力量大、要就迴轉速高 (或是踩踏效率高(技巧好))

大盤大、飛輪小、輪圈大、迴轉高 這幾個變速基本上就決定了速度的高低 ( 當然要去拘泥滾動效率 或是 摩擦係數其實差異不大,反倒是「風阻」差異更大 )

所以小徑同樣的設定爬起坡來一定比公路車省力(因為贏在輪圈比較小),這個省力的意思是指 較輕腳

就是簡單的數學而已

不過爬坡有上也有下,輕腳也不代表上波一定佔優勢(因為速度也因此變慢了),不過這就不在討論範圍內了

公路車ing wrote:
所以小徑同樣的設定爬起坡來一定比公路車省力(因為贏在輪圈比較小),這個省力的意思是指 較輕腳

就是簡單的數學而已

不過爬坡有上也有下,輕腳也不代表上波一定佔優勢(因為速度也因此變慢了),不過這就不在討論範圍內了...(恕刪)



我連三台車都是小車(MU SL/speedone XR/Reach R20)
speedone和Reach算公路車取向,爬坡都蠻利的
MU SL可能因為褶疊功能,性能犧牲不少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