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您所沒看過的歐洲-自行車與交通篇(圖百張,超多)

spanner wrote:
應該還是要規劃自行車道啦,去割一小部分的主車道也不錯阿,當大家覺得開車、騎機車不方便的時候
自然就會騎單車了。
先要有硬體設施,單車人口才有可能變成大多數,要等到單車人口變成大多數再來規劃硬體,我認為
這種情況會發生的機會應該很小吧

當大家覺得騎腳踏車不方便時,就會回到開車的行列了。
你的意思是用縮減道路寬度的方法迫使廣大汽機車族改投自行車行列嗎?


shh1205 wrote:
歐洲道路也沒多寬啊,人家也有汽車、公車、機車,連電車都有,台灣都還沒電車呢,
怎麼人家就可以建置這麼完善的自行車專用道??

其他國家願意為推廣自行車運動而縮減其他車用道路面積,
到現在也還沒聽到有那個政府因為推廣自行車道而被抗議的。

原來歐洲人是這麼的自私,甚至是先進國家一致的自私。


看看樓主的每一張圖! 哪一張有像台北那麼高的汽機車密度? 我曾經騎摩托車30分鐘找不到停車位。
我才不相信你願意下大雨時騎腳踏車上下班! 台灣那麼常下雨。很多人是連高架橋都爬不上去。

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情況,我也超愛騎自行車。上星期六才從中壢騎到彰化。
自行車是很好的休閒運動工具,卻是很爛的交通工具(載重低、速度慢、易受天候地形影響)。
只為了少數人數的休閒活動。在密集交通的地段割出空間給少數人口。我說自私不為過吧!

在日本看到的停車場
月島
在地下室






文太說,沒輸過就不用改
說到腳踏車收納停放空間
我們台灣其實做的還不錯

就是在台大旁邊的腳踏車雙層收納架
就是個MIT聰明的發明

不過就不知道使用壽命如何了
不回應底下小留言、廢文及討戰文
yuan1980 wrote:
當大家覺得騎腳踏車不...(恕刪)


重點是希望提倡綠色運輸,或是使用可再生能源的運輸,畢竟,地球蘊藏的石油是有限的
已另一種觀點來說,也可以說,為了個人的通勤便利而燃燒石油,也算是一種自私行為啊
推薦大家去看一本,沒有石油的明天,這本書吧

歐洲因為本身不產石油,所以很早就開始再想如何取得及運用各種绿色能源了
一個有遠見的政府,針對城市交通,應該要去想想如何儘量避免石油的消耗

歐洲真是腳踏車的天堂啊!
明年來個腳踏車自由行!
Go Go Go!!!

yuan1980 wrote:
當大家覺得騎腳踏車不方便時,就會回到開車的行列了。
你的意思是用縮減道路寬度的方法迫使廣大汽機車族改投自行車行列嗎?...(恕刪)


本來就是應當如此,現在環境污染嚴重,汽油能源費用高漲導致交通費用增加,更影響物價上漲。
政府本來就應該想辦法減少汽機車使用人口,增加自行車使用人口。
只要政府有做好良善的自行車環境規劃,用自行車當"短程"交通工具(中長程使用大眾交通公具捷運公車火車)絕對會是最好的選擇。

yuan1980 wrote:
看看樓主的每一張圖! 哪一張有像台北那麼高的汽機車密度? 我曾經騎摩托車30分鐘找不到停車位。
我才不相信你願意下大雨時騎腳踏車上下班! 台灣那麼常下雨。很多人是連高架橋都爬不上去。

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情況,我也超愛騎自行車。上星期六才從中壢騎到彰化。
自行車是很好的休閒運動工具,卻是很爛的交通工具(載重低、速度慢、易受天候地形影響)。


台北市交通汽機車密度如此高,就是政府交通規劃都是為汽機車著想,導致大家當汽機車為最方便的交通工具。
不能因此而倒果為因說自行車人口少,汽機車人口多而忽略自行車使用人口,甚至是壓縮。

另外,以台北市這種大都會盆地的地形,自行車絕對是最好的交通工具。
下雨天可以穿雨衣騎機車上班,為何就不能穿雨衣騎自行車上班???

yuan1980 wrote:
只為了少數人數的休閒活動。在密集交通的地段割出空間給少數人口。我說自私不為過吧!...(恕刪)


規劃自行車道,我想不是為了"少數人的休閒活動"........
應當是要朝向以自行車為主要短程交通工具為主,我不認為這叫做自私。

yihsiu 和 vent 的思維模式我也不是不可以接受,算起來我也是相當樂觀其成。

三四十年前的確沒人會真的重視能源危機。

自行車道以目前的情況,的確完全吸引不了廣大的通勤族。理論說的很美好。

我也期盼理論成真,我可以快快樂樂在都市騎車。



yihsiu wrote:
本來就是應當如此,現...(恕刪)


我也贊成對單車道做有計劃的增加

不知道台灣要多久才會達到這樣的境地
沒到過歐洲~~兄臺帶回的圖真令人嚮往阿
JOE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