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67128 wrote:恩.我比較好奇的是....(恕刪) 美軍在二戰時期有發明很多類型的太陽能蒸餾器大致上是這樣子蒸餾時不一定需要實體水,在有濕氣的地方就能蒸餾比如在潮濕的土壤挖個洞然後擺上去,也可以因無電子零件,所以故障可能性少了一重缺點是只能在有良好日照、或無日照但高溫的情況下才能發揮較好的效率
南客 wrote:全球的空氣 量體之大...(恕刪) .... 你好像認為 每個地方都有 發電廠 水壩?全世界大多數的地方 都是沒有這些基礎建設我也知道 要喝水 裝個水龍頭就好了問題是 現在講的是 貧窮 or 極度缺水的地方這時候 你裝水龍頭還會有水?沒有發電廠 你裝機器怎麼造水?
我看過原文,原理可行,但裝置規模不對,他的實驗原型是外接電源的,電力就是最大罩門,簡單的算一下,拿現在除濕效率最高的壓縮機型除濕機來看,370w的耗電,相對溼度60%,每小時只能造出730mL的水,也就是0.5W/mL,假設這台行動造水機也有相同的高效率,一小時要造出500mL,需要250W的功率,以太陽能最佳發電狀態150W/m2來計算,需要1.7平方公尺的太陽能板,大家可以想像騎車的時候,後方還要掛著近兩平方公尺的太陽能拖車嗎?而且還是日正當中,太陽直射才有這個效率。回到文中的產品概念圖,他可安裝的太陽能板面積頂多就50x10cm,也就是0.05平方公尺,最佳狀況只能產生7.5W的發電量,也就是每小時可產生15mL的水,騎車靠這個早就脫水了。要解決電力問題,就只能背電池了,鋰電池能量密度為200Wh/Kg,所以背一公斤重的鋰電池,可以造出400mL的水,電池比水還重。
滅盡緣於集起 wrote:你馬幫幫忙這怎麼可能...(恕刪) 僅僅只有一個人用這裝置造水解渴,當然是沒問題的但你卻認為可以用來替缺水的地區造水會缺水的地區大抵上有兩種類型1.缺乏可飲用的淡水,但有其他不可飲用的水源2.缺乏一切種類的水這裝置在第1個類型的地區大規模使用,會造成不可飲用的水源更加劣化在第2個類型的地區大規模使用,則會讓周遭環境缺水的情況更加嚴重沙丘魔堡故事中的沙丘星球艾莉克斯就是最好的例子就算將水拿來用,20億人口需要的水源預儲量也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多在已經缺水的地方做這種事,已經在掙扎中的生態必然遭到徹底毀滅好吧沙丘魔堡是科幻小說,舉實際例子的話就是蘇聯鹹海消失蘇聯鹹海曾經號稱世界第四大湖泊,不難想像蘊藏水量有多龐大鹹海消失的原因是蘇聯將原本注入鹹海的兩條運河,阿姆河、錫爾河的水截流拿來灌溉棉花田才僅僅搞了幾十年而已,這個世界第四大湖泊就已經被玩壞掉了
你好像認為 每個地方都有 發電廠 水壩?喔!抱歉...我離題了,從殺十取一的單車造水機,到發電廠.水壩.其實我很感佩樓主,悲天閔人的氣度,貧困不是原罪,人人生而平等,是正義,只是科學本求是,我只是說明重點而己,樓上們說的更正確...謝謝了.如果要有樓主心中的烏托邦,核融合技術的成功才是末來的希望
Friedly wrote:回去把高中物理, 地...(恕刪) 都發明出來了 有啥好看人家都說 一小時有0.5公升這種又不會大賣的東西, 有需要信口開河???最後是發明者厲害 還是你厲害?台灣人 VS 國外高下立判 BJ4
david8882012 wrote:我也是這樣覺得... 先不論時不實用 台灣人總是先用自己意見來看,殊不知 很多IDEA就是這樣出來的 這是教育環境不同下的差異...(恕刪) 完全認同台灣酸民文化 能成就個甚麼屁出來不當酸民 專注努力的 就是 像張忠謀這種高手 企業家 在賺大錢功過一攤高下立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