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okmit wrote:哈哈~~我光是上個中...(恕刪) 自從換公路車之後爬坡的時候 還是會常常想起以前登山車 大盤有到22T.. 飛輪34T 的那種幸福感覺...騎公路車上山 就常常會有那種 『靠,變速又到底了哦,怎麼還這麼重。』X聲連連 一整個就囧掉...然後就會想學人家站起來抽車 好像很猛 用身體的重量!!事實並非如此...抽沒幾下心跳一定暴掉...更累...我之前參加過幾次中社夜騎我至少聽過三個不同的人 騎『登山車』 從外雙溪橋殺到山頂 只要14分... 其中還有的是女車友...聽到『14』這二個數字 我就很黯然的下滑至山下 在夜裡偷偷掉淚公路車居然可以被我騎成這樣 ...人不哭 車也要哭了 (掉淚純屬戲劇效果,本人內心堅強如鐵! 可惜腳不是...)domego wrote:有時候縱使知道已經變...(恕刪) 真的...明知道就只有9速 還是會忍不住多推他二下...
請問哪問大大可告知,如何配置前後盤為最佳;以我的車為例,我是KHS的A3600為21速,我通常都喜歡用3.7檔來騎(前3後7),因為這樣速度才快,而爬坡時會用2.7檔,不過會覺得有點費力,可否告知如何調整比較恰當,謝謝!
常常聽各位大大提到提高迴轉速才是王道但一直對迴轉速還是沒有一個清楚的慨念請問迴轉數如何訓練?如何提高?提高迴轉數是指假設維持相同的速度下用較輕的齒比去踩,相對較重的齒比來說就需要多踩幾下如果是這樣,就我本身的例子,較輕的齒比總覺得踩的力量好像都掉進黑洞一樣,空空的所以我都習慣用較重的齒比來踩,例如前44t配後12~14t,這樣可以練迴轉速嗎?先謝謝各位大大的答覆
gwachen wrote:常常聽各位大大提到提...(恕刪) 幾年前剛騎車有個前輩跟我說「假如現在從淡水走西濱,一開始也許速度會跟的上,但是出了八里就知道了」。重踩速度的確很快,但是乳酸的累積也是很快,當你才剛開始騎車,肌力如何實在很難推定,因此大家才會說先練迴轉增加心肺耐力,循序漸進增加齒比練肌力。
gwachen wrote:常常聽各位大大提到提...(恕刪) 相反了同一個速度下 齒比輕要踩比較多圈 齒比重要踩比較少圈也許你可以用比較重的齒比 較低的RPM 踩出30KM/H 的速度但是你用比較輕的齒 較高的RPM 踩出的30KM/H 卻能維持更久! 腳的負擔會小很多然後再慢慢加重齒比 練腳力...一開始可能用39:17 再來就39:15 慢慢到53:19 53:17然後你就會成為掛53T大盤 抽100RPM上風櫃嘴的超人了!!!!!!!!!!!!!!!!!!!!!!!!!(睡醒了沒阿..)練迴轉數 平地大概都是踩90~100RPM吧我都盡量踩在100~110RPM 輕鬆自在腳不酸!上坡就...隨便啦=皿=
自從買車(買快三個月)後大約兩天~三天上一次承天寺,不過騎久了也沒感覺腿力增加,騎上去還是很累,只是會比較快一點而已,回轉數練上去一定有差,不過也是看車啦,公路車爬承天寺的陡坡大概踩不出回轉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