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抱怨]超車的禮儀

如果在借過之前,先來一句"早安" 或是 "晚安"..再接著"借過一下" ..
這樣應該都不會有問題吧..

至少我都是這樣,而且都沒有遇 到過問題..
我是達叔,達叔就是我..
我也是想01車友多,才發在這,我也是希望你看到
也是希望其他車友能注意一下超車的禮儀(尤其是夜騎,很容易嚇到人)

1.我們沒有併排,一前一後(我姊騎多路中間我不清楚)
2.我們(三人)都前後燈
3.下次我會讓我姊騎前面(這種事情不能再發生,如果是我家女王,鐵定嚇到跌倒)
4.我不是氣你超車,而是你沒有在後方先示警,而是直接超,騎到旁邊才出聲大喊(沒有該有的禮儀)
5.嚇到人居然沒有一聲道歉,一樣快速離開(基本禮貌吧)
6.我個人是和平主義者(火爆浪子就是攔車而不是路邊等了)
7.你嚇到我OK超我車也OK,我絕不會生氣(我脾氣很溫和的),但是親人遇到這種事,我真的是一把火上來
8.很高興車友都從正面討論"超車禮儀"這件事,發文時就很怕成為謾罵文(很喜歡01的風氣才會天天都上來看)
9.我再次對我的行為向你道歉
最後
10.你還是沒有向我姊道歉
其實我相信這種過失多半是無心的, 下次注意一點就好了

另外關於並排行車, 路是大家的, 短暫會車或併行是沒關係
但是把整條路佔著是不應該的
自行車道很窄, 又是雙向的, 請大家養成習慣靠右
這不是有沒有規定的問題, 而是彼此尊重的問題
看來我以後騎車還是靠南邊一點騎好了

免的哪天後面傳來大吼

「靠北.........................................邊走啦」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亦不代表本人真實意圖,本人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問題在腳踏車步道實在太窄
一點安全緩衝空間都沒有
我剛看版主發言就在想
那莽夫有可能是01網友
他也大方承認並敘事發經過
而休閒騎車速度
和為了讓小腹低頭速度原本就有落差
所以晚上夜騎還是裝個頭燈讓前後方的車子
能及早因應
我之前的經驗
第一次是遇到一對父子
在轉彎處小學兒子朝我車道騎來
早已越過中線
我只有緊急煞車
我的車有碟煞
緊急停下由於慣性作用
後輪和前輪呈現L型
我人在倒車那瞬間
還好腳有踩到牆壁
不然我就倒下了
那小孩闖禍就趕快騎走了
而剛剛我想騎到淡水
在關渡大橋台北端
一樣一家人騎好溫馨
但也好可怕
就在直路上完全直路
那約10歲小朋友
一樣越過中線直接朝我騎來
我緊急煞車但那小朋友完全沒煞車
也或許他根本不會按煞車
就前輪撞擊前輪
那小朋友摔倒一旁
我則是前低後高
就是後輪升空我人也在空中
落下時屁股重重落在坐椅上
而那小朋友父親一直跟我說對不起
我只說以後讓你兒子騎在你後面比較安全
我則繼續朝淡水前進
我想這種鳥事以後還會遇到
無言
小朋友2003 wrote:
問題在腳踏車步道實在...(恕刪)


晚上在河濱自行車道夜騎28~30km/hr 我覺得是自殺的行為...
前面有看到人應該要先減速 讓他知道後面有人以後在超車,
這是很基本的禮貌

現在張先生直接在車上裝個音響,醬子人家會自動借過. (我有試過, 把手機的音樂擴音出來)

總之路是大家的,大家多多互相包容嚕.
我想
沒人是故意、惡意的
只是認知不同
所以沒什麼好吵的
看過大家的分享
以後大家就互相尊重囉

以和為貴 以和為貴
說實在的,在河濱車道騎 25-30 我覺得除了風可能比較強以外,並不會達到『運動』效果啊

變到最輕齒,轉速拉個百八十下的不是更好
勸敗?現在只想敗奶粉...真他X的貴...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過,我的反應也和樓主一樣...
看來單車專用道上也要標一下速限了...

我是個性很溫和的人
我騎自行車道時,偶而也會遇到慢慢騎的同好
有時是幾個騎車休閒的人、有時是家長帶小孩 ... 會不小心或不自知擋到路了
但我都秉持下列幾個原則...
1. 路是大家的,很難說快的對還是慢的對
2. 沒有人是故意到在路中央擋你的(又不是上輩子有仇)
3. 維持彼此騎車的好心情
4. 我是來運動的,又不是來趕路的
5. 怕嚇到別人或小朋友(不知道對方式不是新手或比較容易受驚的人,多替別人設想)

再加上我自己車上沒裝「鈴鐺」可以用「公認通用」的方式警示別人

所以,我都習慣就慢下來,慢慢跟在人家後面,待人家發現我自動讓路
通常都不會等太久的(頂多30秒-1分鐘吧,大多都在10秒內人家就警覺到了),前面的人就會發現
而自動讓路給我,有些人也會很禮貌的說聲:對不起
當然,對方讓路後,我也都會向對方點頭致意,甚至說聲:謝謝!

我想這樣的處理方式,就可以避免紛爭,也可避免自己運動的好心情給破壞了

最近我已覺得騎河濱道不過癮了,我就開始騎一般道路或山路,受阻礙的狀況就少了(通常有阻礙的是我自己的呼吸和腿力...呵呵!)

如果真的不想騎車受干擾,想要盡情享受運動的快感,可能河濱道並不適合(畢竟要顧及大部分的人可能只是想休閒的健康騎),應該尋覓更適合的地點(譬如:在家裝訓練器,或去專業的場地繞圈圈吧)。

最後一句,人與人之間的接觸,都是緣分,萍水相逢,以和為貴。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