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Nicolai? 這算是腳踏車中的勞斯累死嗎?

布魯斯大大也注意到啦....

你因該對我沒啥印象...很少PO文!
我一直很喜歡NICOLAI的車車!

焊接點超漂亮的!
二話不說 wrote:
謝布魯斯大! 本來還...(恕刪)


碳纖維是頂極材料嗎??
我不這麼認為.........................

用在腳踏車上的碳纖維及乎都是低等級的.................

您可知道一台波音747的碳纖維用料幾乎等於捷安特一年碳纖維的用量?

全世界用在腳踏車上的碳纖維其實是不多的!!

日本是碳纖維布的生產大國(90%以上),而美國則是碳纖維原料的生產地!!

也就是說日本生產多少碳纖維布及配比,都是由美國控制的!!

頂級的碳纖維布料都用在航太工業及科技(武器??)使用,次一級的就分給汽車,船體使用,其餘給工業使用;最後剩下的才分給腳踏車使用!!

因此自行車的碳纖維用料並不是很好的東西!!

像捷安特所說的航太碳纖維T700,T800的型號,其實也並非主體結構用料...........................跟真正航太用料還差很多啦!!

用想的就知道飛機或戰鬥機上的碳纖維用料其強度,耐溫度變化,延展性.......等,怎麼可能是腳踏車用的???
「沒有瘋狂就沒有精彩」「最棒的總在安全區之外」
Bruce815 wrote:
不單是焊接師父全部要換掉...(恕刪)


7~8年前我做過氬焊...也焊過自行車組件
台灣氬焊技術是很強的...要焊出Nicolai那樣優且合格的師父一定有的
尼古啦那種焊道其實不會很難 因為我就實驗過 外觀"百分百一樣"~ 但以焊道標準來看是不及格的 因為顆粒與顆粒重疊未過半 有焊接經驗的應該知道我在說啥...如果尼古啦能做平焊且強度像CANNONDALE一樣 那才是真正的讓人敬佩~

大部分的車架都是強調強度不會是外觀 畢竟管材好壞很重要 今天用的是EASTON管材也是進口的不是嗎~當然一定的重量之下的強度相信很多頂尖車架廠一定做得到~ 只是看值不值得這樣做 如果今天尼古啦車架一台不用6位數時再來強調他的好相信大家才能接受~
其實車架本來就不需用到像航太級的碳纖布 因為根本用不到那樣的強度 鋁合金有很多種 且添加元素不一樣也會造就不一樣的強度 不是說管料硬就是好車架 這是最錯誤的觀念 還是要看用途 就像單車用的鋁合金也不會跟汽車用的鋁合金底盤一樣 一台鋁合金車架說實在的要貴到6位數以上時我就覺得很誇張 當然品牌價值很重要 碳纖維跟鋁合金都有科技跟技術的存在 當一台車架要價幾十萬時終身保固其實也不過分 且車架的好壞不只是焊接 最為重要的其實是"熱處理" 這才是一台車架的重點所在 焊接焊的再好都沒用 熱處理做的不好一切都是枉然 今天當尼古啦如果讓台灣代工說不定做的更好 因為台灣對於車架的研發相信大家有目共睹 至於雜誌上說的"一生一定要有一台泥古啦"就聽聽就好了~可樂果/肯諾岱爾/還有一些義大利車不也是說一生要有一台 那到底一生是要幾台車?
且尼古啦的補強片那麼多還強調強度我就覺得還好 重量跟強度不是絕對 但有一定的比例 如果既輕又強才令人敬佩 在尼古啦之前其他都是次級品?那CANNONDALE /INTENSE /FOSE /SANTA CRUZ等等...這些世界杯實戰認證過的名駒不知道算啥?
就像汽車雜誌說的每一台都是好車 每一台都是值得擁有 但還沒有到全面均衡的地位 單車也一樣 沒有誰是絕對
廣告性的字眼就不用強調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適用不是嗎~

在我來看,應該是RANGE ROVER或G500會貼切一點
我的單車部落格 http://blog.pixnet.net/oliver605
Bruce815 wrote:
您可知道一台波音747的碳纖維用料幾乎等於捷安特一年碳纖維的用量...(恕刪)


因為小時候養成的壞習慣,每次看到有趣的數據總是想要算看看。

一台747-400空重約18萬公斤,其中複合材料的比例約20%,假設747上所有的複合材料都是碳纖維,沒有其他樹脂基複合材料,也沒有用到金屬基或陶瓷基複合材料,那麼一台波音747-400要用到3萬6千公斤的碳纖維樹脂。又假設捷安特不管是登山車或是公路車的碳纖維車架都是一公斤重,且沒有生產車手把、龍頭等碳纖維零件。又如果Bruce大所說的是正確的,則捷安特一年所生產的碳纖維車架約三萬六千台。不知道這個估計跟事實相距多遠。
chlorite wrote:
因為小時候養成的壞習...(恕刪)

實際數計我們外人實在無法得知,可是應該跟您計算的相去不遠
!!
但是重點不是用料的多與少,而是品質.........

這3萬多台的碳纖維車架,有多少是高品質的碳纖維布料??

其他世界名廠,產量可能更少,憑什麼分配到高品質的布料??

碳纖維的市場跟鋁合金甚至是鋼材的市場是完全不相同的!!
「沒有瘋狂就沒有精彩」「最棒的總在安全區之外」
STANLEY650719 wrote:
尼古啦那種焊道其實不...(恕刪)



Nicolai不是不想找台灣的工廠代工.................

實際上Nicolai已經找過了!

但是做出來的成品Nicolai相當的不滿意,原因是Nicolai要求精準度是做到以"忽微及分微"為單位,但是該廠的準度是以"豪及絲"為單位,雙方的對精準度的認知差太多.........最後只得解約!!

(公尺以下為分、厘、毫、絲、忽微、分微、厘微、毫微、微微..........)


這次台北單車展,該公司有展出幫Nicolai試做的車架及內變速箱(G-BOXX),只是對Nicolai來說那算是失敗的作品!!

而Nicolai還在繼續找合作的台灣廠,只是目前還沒有做得到他要求的廠商罷了.........


該公司幫Nicolai做的車架,精準度差很多........
這台我有看到 是榮輪的吧 不知道車架是找誰代工....

其實尼古啦是一台好車是不容置疑的 只是對於其過高身價實在是...
當然G-BOXX的價格反應在車架上也是沒辦法的 不過榮輪要跟G-BOXX合作生產恐怕還有一段路要走
短期間內可能還無法捉到G-BOXX的精隨...


車架的生產要看重質還是重量 如要重質相對成本就多出很多 就像手工車一樣慢慢來 但這樣恐怕會餓死很多車廠
尤其是進口車架更是如此 如果尼古啦還是走這樣的路線恐怕也只能侷限於收藏的小眾市場 所以到台灣生產只是時間的早晚而已~

另外有關於碳纖維的問題其實不是布魯斯大大想的這樣 其實只要是生產碳纖維車架的車架廠 相信一定有大量的碳纖維不良品 就像G牌埋存於地底的碳纖維數量跟面積恐怕不是外人所能想像 碳纖維的生產不良率其實算高
尤其是車架部分更是需要斤斤計較 一體式生產的碳纖車架如果一有缺失通常都是整台報廢 這其中有很多都是車廠自行吸收 所以很多消費者都看不到 如果碳纖維要生產出1萬公斤的優良產品 恐怕要準備1萬5000公斤的碳纖步來生產 所以才會間接造成碳纖車架的昂貴售價 另外世界上生產碳纖維原料的地區"檯面上"跟"檯面下"恐怕差異甚多 一般人都認為美國或日本才有生產碳纖維原料的能力 當然這是一般消費者的認知 實際上有能力生產碳纖維原料的地區還是很多 端看是否有能力取得罷了...


摔車才知道自己技術不好 換車才知道自己銀兩不夠...
STANLEY650719 wrote:
這台我有看到 是榮...(恕刪)


其實我也是覺得Nicolai的用材可以朝更多元的方向發展!
例如鈦合金,雷諾管......等等!

材質日新月異,有許多已經不比鋁合金差......................

只是以德國人的龜毛特性(我台大教授是留德的,德國讓他讀了12年博士,才讓他領畢業證書@@),很可能非把某材質的特性及加工,焊接,成型........等研究到舉世無雙,才會正式施作發表吧@@

我想他們要找台灣廠商合作的路途確實還蠻遙遠的@@


要不然我真想看看Nicolai用64鈦做的車架會是什麼樣子??

從另一個角度看車架^^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